卷三
尔时,药上菩提萨埵、摩诃萨埵,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如来出世?”
佛告药上菩提萨埵言:“善男子,为令众生多闻具足,是故如来出现于世。如来出世,开甘露法。若如来出世,则知一切法;以方便故,知世间法、出世间法,知世间智、出世间智。”
药上菩提萨埵白佛言:“世尊,世尊知何等法?”
佛告药上菩提萨埵言:“药上,如来知正法智。药上,以是智故,总摄一切法。药上,若众生闻如来出世信法者,此是第一利益。
“药上,譬如有人出行治生,为得利故,将千人众担负金宝。彼人父母告其人言:‘子善谛听!此金宝者,是他人之物。汝好守护,莫使亡失。’其人持宝,未经多时自纵放逸,所持金宝悉皆散失。是时,彼人忧箭射心,羞愧惭耻,不能归家。时彼父母闻已,忧愁悲泣而说此言:‘我等生此恶子!但有子名,生我家内,财物悉皆散失,令我等贫苦,为他奴仆。’绝望而死。子闻父母既丧亡已,亦绝望死。如是,如是,药上,佛说此法,于我法中无净信者,彼无所望,临命终时,为忧恼箭射心而死;如彼父母,为彼金宝绝望忧恼。
“如是,药上,于我法中无净心者,临命终时,受诸苦痛。先福受尽,后不种善,临死时至,忧恼箭射,堕于地狱、畜生、饿鬼受诸苦痛。作如是言:‘谁救济我,令我得离地狱、畜生、饿鬼之苦?’又如父母告其子言:‘未来病苦,病有死苦。汝等得解脱时,见行识生,身受苦痛,遍体燋恼。自观已死,眼不见色,耳不闻声,四支皆痛,必归于死。遍体顽痴,犹如木石,无所觉知父母语言。’‘莫作是语,令我怖畏!观身无热,亦无余病,惟见死怖。我当归谁?谁救济我?父母若天,谁能救拔?’父母议言:‘祭祀天神,必得安隐。’子答父母:‘当速祭祀,以求安乐。速至天祀,问守庙人。’时彼父母,到天祀中,烧香求愿。守庙者言:‘天神嗔怒!须杀羊、杀人,以用祭祀,汝子可脱。’尔时,父母自思惟言:‘我等云何?我既贫穷,若天神嗔,我子必死;若天神喜,必得大恩。’时速归家,尽卖家财,得羊一口。复语余人:‘且贷我金,十日相还。若无相还,我身当为君作奴仆。’其人得金,诣市买人。所买之人,不知当杀以祭天祀。病人父母愚痴无智,竟不至家,直诣天祀,语守庙者:‘汝速为我设祭天祀。’尔时,父母自杀羊、杀人,燃火祭天,然后天下告彼父母:‘汝等莫怖!我护汝子令得安隐。’尔时,父母踊跃欢喜,作如是言:‘天神与我大恩,令我子差。’时彼父母欢喜还家,见儿已死。尔时,父母见子死已,生大愁恼,忧箭射心,绝望而死。”
佛告药上:“善男子,近恶知识,亦复如是。”
尔时,药上菩提萨埵白佛言:“世尊,如是众生,堕于何处?”
佛告药上菩提萨埵:“善男子,莫问是事。”
药上菩提萨埵白佛言:“世尊,愿佛慈悲,说如是人堕在何处?”
佛告药上菩提萨埵言:“善男子,汝今谛听!其人母者,堕于大叫唤地狱之中。其父堕于众合地狱。其子堕于火烧燃地狱。守天庙者,堕于阿鼻大地狱中。”
尔时,药上菩提萨埵、摩诃萨埵,白佛言:“世尊,彼枉死人,生于何处?”
佛告药上菩提萨埵言:“彼枉死人,生于三十三天之上。”
药上菩提萨埵白佛言:“世尊,彼枉死人,何因缘故,生于三十三天之上?”
佛告药上菩提萨埵言:“善男子,汝今谛听!彼人临死时,起一念净心,归依佛陀。以此善根,当六十劫受于三十三天之乐,八十劫中自识宿命。所生之处离诸忧恼,生生之处离诸忧恼,一切苦灭。药上,近恶知识,不得入于涅槃。”
药上菩提萨埵白佛言:“世尊,云何众生不能入于涅槃?”
佛告药上菩提萨埵言:“欲求涅槃者,当勤精进。”
药上菩提萨埵白佛言:“世尊,云何名精进?”
佛告药上菩提萨埵:“善男子,精进者,名须驴多波帝。逆流之果,名精进处;娑吉利陀伽弥果,名精进处;阿那伽弥果,名精进处;阿罗诃果,名精进处;波罗提迦佛陀果,名精进处;缘觉之智,名精进处;菩提萨埵名字,菩提萨埵地果,名精进处。药上,如是等处,名精进处。”
药上菩提萨埵白佛言:“世尊,世尊,云何逆流?云何逆流果?”
佛告药上菩提萨埵:“善男子,譬如有人种于树木,彼种树已即日生芽,彼树一日上下各生长一由旬。复有一人亦复种树,不得其所,风动不生,移置异处。二人共诤,互相诽谤。彼人如是共相诤论,国王闻之,即敕臣言:‘某处二人互相诽谤,速往唤来。’傍臣受敕,遣使往捉。时彼使人微服而去,至彼人所,作如是言:‘王唤汝等。’时彼二人惊怖忧愁:‘王今何故命我二人?’是时二人,既至王所,默然而立。时王问言:‘汝等何故共相诽谤而起斗诤?’时彼二人白大王言:‘听我所说!我借得少许空闲之处,种植树林,即日生芽,及叶华果熟者中半。此人种植,不生芽叶及以华果,须臾数移,彼种不生,来见谤毁而起斗诤。大王,如是之事,大王应知我无罪过。’
“尔时,大王集诸大臣满三十亿,告诸臣言:‘汝等各说。’诸臣白言:‘我等不知说何等语?’王问诸臣:‘汝等颇见即日种树,即生芽叶,及以华果熟者中半?’尔时,诸臣从座而起,白大王言:‘大王,我等不能决定信受如此之语。何以故?大王,此事希有。’尔时,大王问彼人言:‘如汝所说,是事实不?’尔时,彼人白大王言:‘此实不谬。’王复答言:‘如汝所说如此之事,即日种树,即生芽叶,及以华果,此事难信。’尔时,彼人白大王言:‘愿王自植,知其虚实。’
“时,王集三十亿臣,禁守彼人,然后大王自种其树,不生芽叶,不生华果。尔时,大王心大恚怒,敕诸臣言:‘汝等速取利斧。彼所种树,仰令斫伐。’尔时,诸臣受王敕令,斫断彼树。一树断已生十二树,斫十二树断生二十四树,茎叶华果皆是七宝。尔时,二十四树变生二十四亿鸡鸟,皆是金嘴,七宝羽翼。尔时,大王复生嗔怒,自执利斧往伐彼树。王斫树时,从树出生甘泉美水。时王惭愧,敕诸臣言:‘放彼二人。’诸臣白言:‘大王,受敕。’诸臣去已,放彼二人,将至王所。王问其人:‘汝种此树,斫汝一树生十二树,斫十二树生二十四树。我所种树,不生芽叶,不生华果。此事云何?’其人答王:‘如我此福德,大王则无如是福德。’尔时,三十亿大臣互跪,白其人言:‘汝可治国而居王位。’
“尔时,其人为诸臣众,而说偈言:
“‘我不求王位, 不求世财宝,
心怀无上愿, 愿成二足尊!
得寂灭涅槃, 到彼成如来,
为汝等说法, 令到涅槃城。
往昔作不善, 令我入王狱,
狱缚受诸苦, 罪报悉已尽。’
“尔时,有三万二千高座,一一高座高二十五由旬。一高座上,有二十五亿鸡而在其上,以金为嘴,七宝羽翼,出人音声,告彼王言:‘大王不善!不善!斫伐诸树,以此罪业必入恶道。王不知耶?种此树者是何等人?’大王答言:‘我未审之!愿为我说,何等大人种此树耶?’鸡鸟告王:‘如此人者,照明世间,名无上士,当度一切众生生老病死。’王复问言:‘彼是何人种树不生?彼作何等不善之业不生?当为我说。’鸟答王言:‘彼是提婆达多种树不生!无少善根,树云何生?’尔时,三十亿大臣闻此法门,皆得十地,成就神通。时彼国王,亦得十地,得通达一切善法三昧。”
尔时,药上菩提萨埵、摩诃萨埵,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此三十亿臣,皆得十地,成就神通?”
尔时,世尊告药上菩提萨埵:“善男子,汝今谛听。”即时微笑,从其面门放八万四千光明,无量种种青黄赤白红紫光明。其光遍照无量世界,照世界已还至佛所,绕佛三匝,从佛顶入。
尔时,药上菩提萨埵、摩诃萨埵,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如来现此希有之相?若无因缘,如来终不现希有事。”
佛告药上菩提萨埵言:“善男子,汝见众人,从四方来集会此不?”
药上菩提萨埵白言:“不见也,世尊。”
佛告药上菩提萨埵言:“善男子,汝观十方一切世界。”
尔时,药上菩提萨埵、摩诃萨埵,即观十方。见东方面有一大树,覆七千由旬;见二万五千亿众生在彼集会,默然而坐,不饮不食。复见南方有一大树,覆七千由旬;下有二万五千亿众生俱共集会,不语不食不行,默然而住。复见西方有一大树,覆七千由旬;下有二万五千亿众生俱共集会,不语不食不行,默然而住。复见北方有一大树,覆七千由旬;下有二万五千亿众生俱共集会,不语不食不行,默然而住。复见上方有一大树,覆七千由旬;下有二万五千亿众生俱共集会,不语不食不行,默然而住。复见下方有一大树,覆七千由旬;下有二万五千亿众生俱共集会,不语不食不行,默然而住。
尔时,药上菩提萨埵白佛言:“世尊,我欲少问如来、应、正遍知。若佛听许,乃敢发问。”
尔时,世尊告药上菩提萨埵言:“善男子,随汝所问,如来悉能为汝解说。”
尔时,药上菩提萨埵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从于十方,有无量众生而来集会?以谁神力而来至此?”
佛告药上菩提萨埵言:“自以神力而来至此。”
尔时,药上菩提萨埵白佛言:“世尊,我欲观诸世界,以谁神力而往至彼?”
佛告药上菩提萨埵:“以汝神力自往至彼。”
尔时,药上菩提萨埵,绕佛三匝,忽然不现。过九十六亿世界,有一世界,名日月明。彼国有佛,号日月土如来、应供、正遍知,与八万亿菩提萨埵,恭敬围绕而为说法。药上菩提萨埵、摩诃萨埵,既到彼国,至日月土如来前,顶礼佛足,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于娑婆世界,在释迦牟尼佛前,观于十方,见无量众生集会,在此不见?”
尔时,药上菩提萨埵、摩诃萨埵,至日月土如来前白佛言:“世尊,我过九十六亿诸佛国土,来至于此不见一人。世尊,谁见谁闻,无知无觉树上而生众生?”
佛告药上菩提萨埵言:“不也,善男子。汝颇见颇闻,无知无觉之树,能生人不?”
药上白佛言:“世尊,不见不知。”
佛告药上菩提萨埵:“汝欲见不?我今示汝。”
药上白佛言:“世尊,愿欲见之。”
尔时,日月土如来屈伸臂顷,百千亿众皆悉来集。一一众生手执香华,供养如来。
“药上,汝今见不?”
药上菩提萨埵白佛言:“已见,世尊。见已,善逝。”
佛告药上:“善男子,此诸众生,无觉无知,皆悉如幻。”
时,彼三万亿众生各伸两手,以诸香华供养如来。
药上菩提萨埵白佛言:“世尊,此事希有!须臾之间,此诸众生各生百手,供养如来,尚不得脱,况两手者!”
佛告药上菩提萨埵言:“如是,如是。善男子,此诸众生,无觉无知,而生而灭。善男子,我身亦如是,如幻如化,而示生灭。”
药上白佛言:“世尊,何等是少众生?何者是老众生?”
佛告药上:“善男子,亦有老者,亦有少者。”
药上白佛言:“世尊,愿佛解说,何者是也?”
佛告药上:“无福衰者,是老众生。从彼树生者,是少众生。”
药上白佛言:“世尊,我欲见彼少众生等。”
尔时,日月土如来即伸右臂,从于四方有百千亿众生,俱来集会,至如来所,顶礼佛足,绕佛三匝,在佛前立,默然而住。
药上白佛言:“世尊,此诸众生,何故佛前,默然而住?”
佛告药上:“善男子,汝不知耶?地大之性,无言无说,法聚无知无觉。何以故?药上,此诸少众生,不见生,不见灭,不见老病死忧悲苦恼,具受一切苦痛之恼,云何而语?是故,药上,如是众生,应当教之。”
尔时,药上菩提萨埵、摩诃萨埵,白佛言:“世尊,少众生者,从何所来?何处终?当生何处不知法者?”
佛告药上:“善男子,汝今谛听!此诸众生非是人作,非金师作,非铁师作,非木师作,非窑师作,非王者作。男女和合恶业而生,受诸苦痛,作不善行,受如是苦,名少众生。药上,彼不与佛言,不礼如来,彼受无量无边之苦。药上,有少众生不共佛语者,受如是无量无边苦恼。药上,以不善知苦因缘故不共佛语;不共佛语故,不知善,不知恶。虽得人身,不知生,不知灭。药上,是名年少众生。”
药上菩提萨埵白佛言:“世尊,年少众生,云何生?云何灭?”
佛告药上菩提萨埵言:“善男子,譬如有人以木挑火,木则渐烧;如是,药上,众生之类,初生时苦、中苦、死苦。”
药上白佛言:“世尊,生时谁生?灭时谁灭?”
佛告药上:“善男子,如佛之生,如佛之灭。譬如有人闭在暗室,眼无所见。复有异人曾受苦恼,作是思惟:‘此人受苦,甚为可愍!若不得脱,是人必死。’以火与之,令得少明。时暗室人,见火欢喜,心得安隐。尔时,彼火以少因缘,炽然火焰烧彼暗室,尔时彼人被烧而死。时王闻之,作如是念:‘我国众生若有所犯,更不系缚。’尔时,国王告下人民:‘汝等诸人莫生怖畏!于我国内施汝无畏。若有所犯,不加害汝,亦不杀汝,皆当安隐,莫生怖畏。’药上,如来亦复如是,烧诸烦恼,灭诸病苦。犹如彼人为令暗室众生安隐,自烧而死;如来如是,为诸众生令得安隐,不惜身命,拔诸系缚,令得解脱。如是,药上,如来永离三毒之恼,为诸世间作大灯明,于地狱、畜生、饿鬼、阿修罗,老少众生拔令解脱。”
尔时,诸天于虚空中,而说偈言:
“最胜好福田, 一切田中胜,
世间无上尊, 增长诸佛子,
佛田最胜田, 能除诸怖畏。
大师善方便, 守护诸众生,
住于涅槃界, 而示在世间,
令世间寂灭! 佛为无上师,
救护少众生, 亦救老众生,
三界诸众生, 方便而度之。
闭诸地狱门, 及畜生饿鬼,
此世得安乐, 他世亦安乐。”
尔时,如来即时微笑,而说偈言:
“善哉见善人! 善哉见佛陀!
善哉闻法者! 善哉能敬僧!
善哉此法门, 灭除一切恶!”
尔时,药上菩提萨埵、摩诃萨埵,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如来微笑?若无因缘,如来终不现希有相。”
佛告药上:“善男子,汝见此等少众生不?”
药上白佛言:“世尊,唯然已见。”
佛告药上:“善男子,此诸众生,今日皆得住于十地。”
尔时,药上菩提萨埵、摩诃萨埵,踊身虚空,高八万由旬,共八万亿天子,于如来上散众妙华。地上年少诸众生等,皆礼佛足。尔时,药上于虚空中而作是言:“三千大千世界众生皆闻此声。地狱众生闻此声者,悉得解脱。三十三天闻此音声皆来集会。”
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时,大海中八万四千龙王动而来集,三万亿阎浮提夜叉俱来集会,二万五千亿罗刹、饿鬼俱来集会。时如来所,大众悉集。尔时,如来为诸年少众生说法。从十方世界有百千亿诸菩萨众,各以神力俱来集会。
尔时,药上菩提萨埵白佛言:“世尊,从十方国有无量菩萨俱来集会,无量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饿鬼、地狱皆来集会,欲闻正法。惟愿世尊,当为说之。”
佛告药上菩提萨埵、摩诃萨埵言:“善男子,汝下至此。”
尔时,药上菩提萨埵,以自神力从上而下,向佛合掌,顶礼佛足,白佛言:“世尊,法聚、法聚者,何因缘故名为法聚?”
佛告药上:“善男子,法聚者,名曰净行。净行者,能离一切不善之法。善男子,汝见如此少众生不?”
药上白佛:“唯然,已见。”
佛告药上:“此诸众生离邪淫故,必得诸陀罗尼,必得具足一切诸法。”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集
- 十三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论语
- 尔雅
- 公羊传
- 易经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史记
- 汉书
- 宋史
- 清史稿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辽史
- 陈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过江七事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传记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洛阳伽蓝记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素书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千字文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西游记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北游记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白牡丹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无量寿经
- 知言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阴符经
- 黄帝四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尹文子
- 浮生六记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伯牙琴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