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宿山村侠士锄强 奉上谕贤臣升任
宿山村侠士锄强 奉上谕贤臣升任
且说周春发听了林公一番言语,心中大喜!便一面吩咐庄丁,齐集一处,预备迎敌时呐喊助威,一面摆上丰盛酒菜,款待三个客人。正在吃喝,忽远远听得村外一棒锣声,接着人喊马嘶,越来越近。早有一个庄客,报进来说是强盗已来迎娶了!
周春发一听,吓得发抖。张幼德和杨彪二人马上站起身来,卸去长衣,各自抽出家伙,说道:“我们去杀了强盗再来饮酒。”
说着,径带了一众庄丁,直向外面而来,将庄丁分布在村口隐蔽之所,叫他们如有动静,只管呐喊助威,不必出头露面。庄丁答应,自去埋伏。二人布置妥当,便走出村口,向前一看,此时雨势已止,就黑暗中望去,只见一堆黑簇簇的东西,向这边拥将过来,到得离村三五十步之处,忽觉眼一亮,原来强人预备下的灯球火把,到此方才亮出。师徒二人就火光中看去,只见一共有二三十个小强盗,为首一个汉子,却认得是由葛大力家漏网的轰天雷裘狮。幼德便向杨彪道:“为师的独当裘狮,你只去冲杀那伙伴,杀他个首尾不能兼顾。”杨彪答应一声。
二人当路而立。那裘狮看见有人挡路,并且都执家伙,情知今天又遇见了扎手货,便大声喝道:“何处小子,敢来挡爷爷的路?快快让开,免你一死。”张幼德捧刀在手,哈哈大笑道:“不是冤家不聚头,俺张幼德前番在葛庄没有将你这厮拿下,今天却又在此相遇,这也是你命中注定。”裘狮一听是张幼德,不觉吃了一惊,暗想:他如何会到这里?但既然相遇,只有和他厮拚一下。打定主意,也不多说,只将手中刀一摆,一个箭步扑到张幼德面前,顺手就是一刀。幼德不慌不忙,让过了刀,也使动手中练金八宝刀,来取裘狮,二人杀做一团,难分难解。
那杨彪一见师父动手,便发一声狂吼,冲入强盗队中,挥动手中轧铁刀,逢人便砍,竟如砍瓜切菜一般,二三十个小强盗,哪里是他对手?此时埋伏在村口的庄丁,听见外面有喊杀之声,便也高声呐喊起来。那裘狮到此,始知这里早有预备,知难占得便宜,欲待走时,又被幼德缠住,不能脱身,心头一急,手里一松,早被张幼德捉到破绽,一刀砍去,正中左臂。裘狮臂受重伤,不能再战,只好负痛而逃。此时带来的二三十个喽罗,已死伤了一半,余众跟了裘狮,逃回八叠山去了。那里张、杨二人带庄客回到庄上,周春发迎入送酒。幼德道:“那厮们虽然被我杀退,难免不再来寻事,庄主还是暂时到宜城避祸。好在我和省中巡防营管带有亲,此去请他派兵剿灭八叠山,荡平盗匪,那时你再回来。”春发拜谢了,就连夜挈眷登程,就在宜城暂住,庄上的事,托由心腹庄丁照料,要待八叠山盗匪剿灭,方才回转,表过不提。
且说当下林公就在庄上略略休息,等天明之后,自有庄丁照料洗漱,吃过早点,林公等亦然上马登程,取道向汉水而来。
哪知行了未及十里,忽听得西北上人声鼎沸,幼德偶然回头看时,只见一队盗匪,滚浪似的从旁截来。幼德连忙下马,向林公说道:“请大人向深林中暂避,且等我们把盗匪杀退了,再行赶路。”林公连忙下马。杨彪跨下马背,带着三匹马,送林公到深林中躲避。
且说铁头太岁秦昌得报周家庄上有人保护,总头目裘狮受伤败回,新娘未曾抢来,不觉勃然大怒!及问裘狮,始知系张幼德路过此间,出头干预。当时已在深夜,不及下山,回思一想,他既然路过,天明必然上路,不如在半路将他截杀,故就带了喽兵在要路等候。到得此时,恰见三人跨马前行,便从横刺里杀出。幼德仗着艺高心胆大,打算把盗魁砍死,免得派兵兜剿,当即下马离鞍,站立当路。那一班盗匪飞也似的赶来,望见幼德抡刀当路,连忙就有人报与秦昌道:“前面那个壮汉,就是张幼德。”秦昌听说,手持三股托天叉,直扑到幼德面前,喝道:“本大王与周姓女成亲,干你什事?擅敢阻挠吉期,伤我头目,如今你还待向哪里走?”幼德答道:“俺若怕了你,也算不得英雄!”话声未绝,秦昌急举叉迎面刺来。幼德侧身避过,用力向上架去,觉得叉上非常沉重,晓得盗魁的实力不弱。秦昌把叉向外一摆,趁势分心刺进。幼德挥刀架开!于是叉来刀架,刀去叉迎,打了三十多个照面,秦昌力大无穷,一叉紧一叉,专向要害进攻。幼德虽然刀法精通,无如实力不敌,只能招架,不能还手;亏得杨彪在旁看得分明,大喝道:“狗强盗休得逞强,老爷来取你的狗命!”说着手舞纯钢轧铁刀,虎吼也似的冲来,双战秦昌,打到四五十个照面,都杀得汗流脊背,两臂酸麻,兀自不能抵敌,心中暗想:我二人就是战死,也没有什么,只是那林公如何脱险,想到这一层,心中愈加焦急,手里愈加不济。那秦昌见了如此,喜出望外,越杀越勇,一把叉上三下四,左五右六,逼得二人走投无路。
正在这千钧一发的当儿,忽然大道上一阵銮铃声响,从正南上来了两匹马,前面马上骑着一人,年约三十以外,白净脸膛,浓眉虎目,正是武举王锡朋;后面的那人,面色微黄,双眉带威,二目有神,年纪仿佛,却是武进士李廷玉。他二人本是好友,生性行侠尚义,除暴安良,因为听得八叠山有强盗猖獗,专程前来剪除。那张幼德和锡朋本系旧识,此时正被盗匪逼得心慌意乱,瞥见跨马奔来的好似锡朋,连忙高声招呼道:“锡朋兄驻马!”锡朋听得有人招呼,举目一看,见是幼德和人动手,危急万分,便不敢怠慢,手挺钩镰枪,催马上前,喝一声狗强盗照枪,使个毒龙出海之势,猛的一枪,迎面刺去。
秦昌顾了幼德、杨彪二人,冷不防斜刺里一枪刺到,猛吃一惊,还亏他眼明手快,侧身一闪,举叉架住。锡朋的枪,竟如雨点般地点刺,秦昌竭力招架,混战一会,不分胜负。廷玉看了,暗想不如我来助他一臂,便伸手入镖囊,摸出一枚飞镖,照定秦昌面门打去,嗤的一声,正中左目,秦昌痛得发晕,手中叉一松,被锡朋分心一枪刺死,尸身倒地。后面喽兵见盗首丧命,都吓得忘魂丧胆,四散奔逃。
锡朋也不追赶,即同廷玉下马与幼德、杨彪相见,并问幼德因何遇盗。幼德就把同徒弟杨彪保护林公赴江宁新任,及避雨遇盗的始末情形说了一遍。廷玉羼言道:“如此说来,林大人还在树林之中,他是我们的老师,大家快去谒见。”随着四人同到深林中。李廷玉上前向林公行礼,说道:“老师受惊了,门生相救来迟,恳求恕罪!”林公讶言问道:“二位从何晓得我在此遇盗?特来援救。”廷玉答道:“那也是巧遇,门生同王年兄本拟到八叠山去私查大盗铁头太岁,行抵半途,正遇张、杨二位被贼首所困,门生拔刀相助,贼首已被王年兄刺死,就此八叠山附近居民可得安居乐业了。”林公便向锡朋问道:“前闻贤弟在兵部当差,如何忽在此处?不知何时出京。”锡朋答道:“因为不愿意受穆彰阿差遣,去年秋间就返里的。”林公说道:“二位正在壮年,投闲置散,未免埋没英雄,不如随我到江宁去图个机会。”廷玉二人答道:“承蒙老师提拔,愿效犬马之劳,待门生等回去把私事料理停当,再到江宁求见。”于是大家上马,取道前行。李、王二人送林公渡过汉水,方才告别。
当下林公同张、杨二差官,一路晓行夜宿,很平安地直到江宁。常福已先到两天。林公略事休息,便行接任,自有一番例行公事和各种应酬。那时江北一带,水灾连年不绝,屡次修堤,终未能得到丝毫效果,故两江总督,适因藩司出缺,专折奏调林公到苏,以便办理灾区善后事宜。为国求贤,为民择官,本是人臣的天职,只因江北泰兴县,十年九荒,非但国税无着,反拨公帑赈济,故林公到任以后,又有一番忙碌。
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解。
- 推荐作品:
- 史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左传
- 礼记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大戴礼记
- 正史
- 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隋书
- 魏书
- 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杂史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庐山记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国语
- 说苑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葬书
- 天玉经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齐东野语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夷坚志
- 绣云阁
- 韩湘子全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了凡四训
- 道家
- 老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文始真经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别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西湖梦寻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曲
- 牡丹亭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