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介绍
记述大量唐代诗人文士的遗闻佚事,多记正史所不详述者,李慈铭指出:唐人登科记等尽佚,仅存此书,故为考科名者所不可少。。书中还记述了不少唐代诗人文士的遗闻佚事,可以窥见当时文人风貌之一斑;又保存了不少唐人别集所失载的断章零句,可以作为唐诗辑佚的重要依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是书述有唐一代贡举之制特详,多史志所未及。其一切杂事,亦足以觇名场之风气,验士习之淳浇。法戒兼陈,可为永鉴。这部书共有十五卷,,一百零三门,按内容分门系事。
首先,它对唐代科举制度尤其是进士科的记载甚详。《唐摭言》载: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无所恨。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永徽以前,俊、秀二科犹与进士并列;咸亨之后,凡由文学一举于有司者,竞集于进士矣。科举为中小地主开辟了入仕途径。,这在《唐摭言》中也有反映。书中列举了孤寒及第而登高位的事例,随僧斋飡为诸僧厌怠的王播,便是流传甚广的一例。唐王朝利用科举特别是进士试,刺激、网罗了一批中下层知识分子,调和了阶级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唐太宗对此颇为得意,《唐摭言》记述道:贞观初放榜日,上私幸端门,见进士于榜下缀行而出,喜谓侍臣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书中还记载,唐代科举的试卷不糊名,取录进士除看试卷外,还要参考甚至完全依据应试者平时的作品和声誉。,因之,应试者必须向先达闻人尤其是通榜者呈献自己平时的力作,争取他们的拂拭吹嘘。这在当时被称为行卷。行卷多而且滥,以至公卿之门,卷轴填巷,率为阍媪脂烛费。一些主试官不得不规定行卷数量,有的对送来的作品连看都不看。诚然,也有甘当后进的知己、不遗余力提拔新生力量的人。《唐摭言》也生动地介绍了韩愈、皇甫湜奖掖牛僧孺和吴武陵力荐杜牧的事例。)
科举虽较隋唐前的荐举、九品官人法得人,但也存在种种弊端。因其与文人的命运攸关,故竞争特别激烈,据《唐摭言》载,请托、通关节、场外议定名次等无所不有。什么表荐及第、敕赐及第、落第重收也屡见不鲜。裴思谦拿着宦官仇士良的信逼着主考官高锴非给状元不可;郭薰因和丞相于琮有砚席之交,进士考试尚未揭晓,就在百官到慈恩寺行香的时候散发署名新及第进士郭熏的彩贴子千余。上述种种,正如王泠然所说:今之得举者,不以亲,则以势;,不以贿,则以交;有行有才之人,因无媒无党,则不得举,只能处卑位之间,仄陋之下,吞声饮气。《唐摭言》披露的许多事实,对于我们了解唐代科举的流弊和封建社会的黑暗很有意义。此外,《唐摭言》还记载了进士考试的制度、礼仪、活动、科举同两监兴衰的关系及场屋中的趣事等。正因如此,后世著作凡谈及唐代科举制度都往往从中援引资料。
其次,《唐摭言》记述了当时的文士风习,汇辑了一些诗人墨客的遗闻轶事。笔者粗略统计,全书出现了近四百人的名字,载有诗文或事迹的也有一百几十人,如杜甫、韩愈、白居易等。我们从中可窥见唐代一些诗人、文士的生活风貌,他们之间的交往,当时人对他们及其诗文的评价。有唐一代诗人很多,正史有传的却不多。《唐摭言》汇辑的一些资料,能在某些方面弥补正史的不足。贾岛是中唐的一位重要诗人,但可供稽考的资料很少,有关他的各种传说,,大都散见于私人著述。《唐摭言》所载他唐突大京兆刘栖楚、肆侮武宗皇帝等故事便很有价值。关于戴叔伦贞元中罢容管都督,上表请度为道士的记载,不见他书,从而为研究戴叔伦生平提供了新线索。至于本书载的白居易以歌诗谒顾况、柳公权奉敕赋诗救宫嫔、孟浩然遇明皇而无官受黜、薛令之以诗自悼而被明皇逐出宫廷等轶事,都是很珍贵的文学史料。《唐摭言》收集的拾金不昧的裴度、愿娶独眼女的孙泰、解囊济人危困的郭元振、拜小吏为师的李相,,还有不为状元名位所诱、不轻负至交的白敏中等故事,是历代传诵的佳话,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道。
又次,《唐摭言》保存了唐代许多诗人的零章断句。如卷六《公荐》门载有崔颢的《荐樊衡书》,后为清代编辑的《全唐文》所收录。据岑仲勉先生考证,崔颢的文章留存至今的仅此一篇。若无《唐摭言》,此文也必定失传。吉中孚,系大历十才子之一,但其诗止存一首,文则荡然无存。《唐摭言》卷十三《无名子谤议》门却载有他的判词数句,弥足珍贵。类似例子还有。王定保留意收集诗人名士本集和别集所失载的诗文,片言只语也不遗弃,为后人提供了研究之便,,这个贡献是不应抹煞的。
王定保以《唐摭言》为书名,含自谦意。摭,就是拾取、摘取。实际上,他不仅记述、汇辑了丰富多彩的资料,进行了加工、整理、分类,而且根据儒家经典和传统道德,结合各门的内容,针对当时社会的情况,写了二十多篇《论》、《赞》,对一些问题进行了总结、评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有明确的所是和所非,不是述而不作,而是有述有作。他直言不讳地指出,唐太宗设置进士科志在牢笼英彦、为官择人。他对贵彼生知,耻乎下学的浮薄风气很不满意,,认为风教颓圮,莫甚于此;主张人无常师,主善为师,赞赏李相北面而师小吏的精神,称之为旷古一人!他论述才与识的关系时说:才者璞也,识者工也;良璞授于贱工,器之陋也;伟才任于鄙识,行之缺也;由是立身扬名,进德修业,苟昧乎识,未有一其藏者也,要成为君子,必须美才高识。这里讲的识,含有德的内容。唐代的诗人大都嗜酒,以致经常发生杜甫醉登严武床一类的酒失。王定保论道:沈酗之失,圣人所戒,虽王佐之才,得以赎过,其如名教何?,他还指斥了文士惜名的风尚,说:惜名掩善,仁者所忌,尧舜其犹病诸!王定保在《论》、《赞》中提出来的某些观点,在今天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唐摭言》带有一定的考证性质,所载材料比较信实可靠。因为王定保是五代人,离唐代很近,他又乐闻科第之美,尝咨访于前达间,时蒙言及京华故事,靡不录之于心,退则编之于简策。向他提供材料的有陆扆、吴融、李渥、颜荛、王溥、王涣、庐延让、杨赞图、崔籍若诸人。他们都是当时的显贵或名士。如陆扆是丞相,吴氏是翰林侍郎又是作者的岳父,王溥是他的从翁,庐、杨、崔三氏则和他同年举进士第。所以,书中所载多是他亲眼所见或亲耳所闻的事情。,《唐摭言》一书,颇受后世著作家重视。宋初编《太平广记》,于它几乎十收八九;宋代余江人计有功撰《唐诗纪事》,也多取资于此。清代的《四库全书》收录了《唐摭言》,并且在提要中指出:是书述有唐一代贡举之制特详,多史志所未及;其一切杂事,亦足以觇名场之风气,验士习之淳浇。法戒兼陈,可为永鉴,不似他家杂录,但记异闻已也。清代文学家李慈铭虽认为王定保识趣甚卑,所载多委琐,却也不能不肯定《唐摭言》的价值,指出其为考科名者所不可少。,在我们今天看来,《唐摭言》对于了解、研究唐代的社会、教育、科举、文学及人物,都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当然,这部著作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有的内容很荒诞,宣扬了迷信和因果报应。在结构编排上有些混乱,本是分门系事,但有的门和事不相符,或同一事分系两门,前后重复。不过这并不影响它的参考价值。5 }: z7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集
- 十三经
- 尚书
- 左传
- 周礼
- 论语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新唐书
- 隋书
- 宋书
- 魏书
- 北史
- 金史
- 辽史
- 陈书
- 明季南略
- 汉官六种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三字经
- 荀子
- 国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孙膑兵法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何博士备论
- 商君书
- 慎子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温病条辨
- 术数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吕氏春秋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论衡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说岳全传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小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太玄经
- 老子想尔注
- 昭明文选
- 冰鉴
- 幽梦影
- 日知录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词曲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