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伏羲画卦定天下
伏羲画卦定天下
却说太昊伏羲氏,其母乃燧人氏之女也,名诸英,住于华胥陕西蓝田。一日闲嬉游入山中,见有一巨人足迹,羲母以脚履之,自觉意有所动。忽然虹光罩身,遂因而有娠。怀十六个月,生帝于成纪。长成三十有六岁,首若蛇形,身长三丈六尺,能仰观星象于天,俯察山川于地。人民感戴,推之为君。木居五行之首,以木德继天而王;风为姓,衣服、旌旄、旗节皆尚青色。建都于宛邱。帝居位,上合天心,下合人望,以共工氏为上相,柏皇氏为下相,朱襄氏、昊英氏常居左右;栗陆氏居北,赫胥氏居南,昆吾氏居西,葛天氏居东,阴康氏居下。已上文武诸臣,各秉贤良,伏羲帝命分理宇内庶务,而政大治。
帝教民作网罟,捕鱼虾以赡民用;又教民养六畜以充庖厨,備为牺牲,享神祗,万民欢悦。又称帝曰庖牺氏。
帝一日升殿,群臣拜舞已毕,两班侍立。帝曰:“人皇氏定男女匹配,不至淆乱,诚乃万世不易之法也,但要明其嫁娶,行其俪皮之礼,通媒妁,方可以重人伦大典。”群臣奏请曰:“何以为通媒的嫁娶之义?”帝曰:“通媒的者,凡欲娶人女,必先用一人为媒,去女家说合,为之通媒的也。以女从夫曰嫁,取女为妻曰娶。欲定其亲,当先行俪皮之礼,以合配偶,方重人伦大典。卿等谓其何如?”群臣咸对曰:“圣哉,斯言也!”帝见奏大悦,即命晓谕天下人民。俱依此礼而行。群臣皆退不题。
却说中皇氏苍颉生四目,有睿德,能书,及长,登阳墟之山,涉元扈、洛水之汭。一日,有一霛灵龟负一丹书前来,苍颉一见,拜而受之,袖入家中,朝夕读诵,遂能通天地之变化。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山川鸟迹龟文,指掌而创文字。文字成,天雨粟,神鬼夜号。一日,太昊帝升殿,群臣侍立,帝问曰:“昨者上无雨粟,鬼神夜哭,此主何事?”苍颉出班奏曰:“臣至元扈、洛水之汭,忽见一龟从河而起,负有丹书。臣取回家开读,遂而悟得,创成文字,天为雨粟,鬼为夜泣,不想惊动圣上,臣该万死!”帝闻奏大喜,问曰:“此丹书何在?”苍颉奏曰:“臣带在此,正欲奏知我主,不意皇上下问,”言罢即于袖中取出丹书进上。帝于御案上展开,从头至尾一观玩,问曰:“卿得此丹书,悉解其中之意味否?”苍颉奏曰:“臣颇识之。”帝曰:“内中何誯唱?”颉曰:“内皆教人以书制六体文字之式。”帝问曰:“何谓六体?”颉奏曰:“
一曰象形。夫象形者,谓日月之类,以象日月形体而为之也。
二曰假假,谓令长之类,一字两用也。
三曰指事,谓上下之类。人在一上为上,人在一下为下。人各有其处,事得其宜,故以指事也。
四曰会意,谓武信之类。人言为信,止戈为武,会合人意也。
五曰转注,谓考老之类,建类一首,文意相受,左右相注。
六曰谐声,谓形声者。如江河,皆以水为形,以工、可为声也。
他日,天下义礼必归于文字,文字必归于六书矣。”帝闻苍颉之奏,满心大喜曰:“卿可将此六书更加详解,朕着臣下抄写,传之教台,命布教天下,民得文字,如眼重明,此卿万世之功也。”苍颉并群臣皆顿首拜谢而散。苍颉即日增补六书,以代结绳之政。帝即敕命教台,抄录布于天下。人民得以识字,皆大欢喜,而天下文字自此始也。不知后来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十三经
- 尚书
- 左传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大学
- 易传
- 大戴礼记
- 正史
- 三国志
- 晋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周书
- 北史
- 北齐书
- 辽史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三朝北盟会编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九州春秋
- 传记
- 十七史百将传
- 高士传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地理
- 水经注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通典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儒家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北溪字义
- 兵家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针灸大成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葬书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灵城精义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镜花缘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官场现形记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三遂平妖传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薛仁贵征东
- 毛公案
- 无量寿经
- 中说
- 僧宝传
- 道家
- 庄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浮生六记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词曲
- 牡丹亭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