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回 尖刀刺牛施妙计 葛昆离位失假剑
尖刀刺牛施妙计 葛昆离位失假剑
诗曰:
好汉性情甚各别 绿林之中称豪杰
闻他英名俱丧胆 如若会面怕好些
打赌盗剑显技艺 三番两次用计绝
急中生巧得到手 假剑如何能除邪
上回书中的交代,说得是阮英在外听见这些言语,在作急,又无法可盗,今夜若能到手,见了花云平,还有脸面。要是盗不了宝剑,无话可说,实在对不起朋友,初次相会,他系一派的美意,领我前来借剑。阮英在窗外难听屋中的言语,走出了二门,有个西院,院内有马棚有牛栅,栅内拴着两条大水牛,约有五六百斤之重。看了一看栅,棚外放着一副木桶,是带铁梁,两道铁箍,内里盛着半桶水未倒。
小爷看见两木桶 机一动巧计生上 上前走入牛棚内伸手解开牛纲绳 左手牵牛往外走 来在栅外细睁睛看见木桶栅外放 右手拿起桶二宗 拉牛挂桶往里走进了二门入大厅 走至中院牛蹄重 咕咚咕咚响连声夫妻二人闻响动 姜氏屋中把话明 院中这是什么响这件闹法实在凶 倒要出去看一看 甚么东西好知情葛昆阻挡别出去 不可入了他牢笼 你要出屋就有祸此时正在着急中
葛昆阻挡说:“你不要出去,你若是要离了这个屋中,他就能盗去了此剑。你忘记了?都有诈计,他在院中这样的闹法,所为是引诱你好出外边去看也,他好得其方便,偷咱透龙宝剑。”小爷将牛拉进里院子,这院内俱是砖地牛蹄子又重,所以踏的砖地响声过大,别管怎样的惊天动地地胡闹,他夫妻也不出来观看。这个牛的两双犄角又大又弯,犄角两个弯角弯的要对在一处,当中离的空儿约有二寸多些。阮英将两个铁梁铁箍的水桶挂在了这牛的两犄角,又用鞭绳盘了用手扣住,焉能掉下。
用手扣住盘牛角 角上挂着两水桶 拉过牛头对夹道小爷抽出小尖刀 刀尖对准牛尾下 拿着单刀手举高刀对牛屎门前口 用力一推塞进刀 塞入屎门露刀柄刀头入内难观瞧 塞的这牛疼莫忍 猛的一声吼又嚎往前直走牛力猛 两墙咕咚倒栽了 来到角门过不去牛角以上有水桶 花拉花拉连声响 门倒粉碎房子摇角门倒塌桶粉碎 这牛疼痛吼声高 跑到上房屋门外头顶屋门双蹄刨
这条牛粪门内塞入一把牛耳尖刀,扎进去有八九寸。外边只露出来刀柄,这个牛痛得不忍,吼叫直跑,到了上房的屋门里。
这牛跑到屋门前 头对房门往里钻 牛大猛力房屋动东屋葛昆吃一惊 急忙站起那座位 走到外边仔细看只见这牛凶又猛 这条大牛疯一般 撞的房子皆乱动葛昆心吃惊胆寒 大喊一声说不好 这回真要倾死俺姜氏闻听丈夫喊 不好二字非等闲 阮英必是下毒手丈夫受伤喊凶连 站起身来往外闯 手提单刀到外间人忙无心念宝剑 阮英正在窗外边 急忙由窗将屋进看见宝剑欢了心
葛昆听见牛叫的声音过凶,所以他才离了座位,来到外屋,只见这条大水牛将头钻入屋门,牛身子又肥又大,屋狭窄,将牛肚腹挡阻,焉能钻得进来。牛大有力,所以房屋乱动,葛昆惊喊起来了:“哎呀,可不好了!”这一声喊,姜氏生了疑心,以为猴子着急了,无法可使,必是用什么暗器,打在她丈夫的身上。
着急来到外屋看 猴子得便添欢喜 拿去宝剑跳在地急急速速一溜烟 夫妻不顾将他赶 只顾外屋把牛拦两口单刀把牛砍 怕牛进屋乱胡钻 若叫这牛将屋进屋小东西都完全 夫妻害怕将牛砍 砍的这牛回里奔这牛奔出屋门外 不住吼叫满院钻 夫妻不敢往前去角碰身上到黄泉 只可叫人来几个 哪个敢进牛身前葛昆吩咐用绳绊 将牛绊倒用绳拴 从人答应说有理绊倒这牛在尘埃 夫妻才敢进前看 这牛为何却叫唤多亏人有主意,用大麻绳将牛绊倒下了,又用绳子将大牛四蹄子拴在一处,绑好了,他夫妻这才敢来到了近前,仔细一看,这牛却是不住的乱叫。
夫妻向前留神看 这牛为何是疯颠 团着两睛不住叫真正奇怪多异端 犄角上头连声响 水桶铁梁鞭绳盘两个木桶全撞碎 只剩铁梁在上拴 众人看见说奇怪为何挂在角上边 葛昆叫人举灯照 姜氏低头把身弯曲腰睁睛看牛尾 屎门刀把露外边 姜氏看见道可恨猴子弄的巧机关 你们大家看一看 尖刀塞下是这般葛昆伸手将刀拨 拨出尖刀血直蹿 这牛疼的尾乱动不敢放松牛绳拴 夫妻复又看中院 花盆鱼缸甚可怜葛昆姜氏看见一院中的花盆鱼缸俱皆打碎了,碎鱼缸花盆堆在院中,实在的可叹。这才叫人把院了打扫干净,夫妻走入屋中,葛昆道:“姜氏娘子,你看着宝剑呢,你怎么也离了座位?”
姜氏一旁忙说道 因你外屋喊一声 哎呀一声说不好我在屋中大吃惊 我想猴子下毒手 伤你之身我心疼必用暗器把你打 我就急着往外行 中了阮英牢笼计拿去宝剑一溜风 我到外屋去看你 并未受伤身太平不言夫妻屋中事 又讲猴子小阮英 得了宝剑撒开步出了庄院喜气生 紧一步来慢一步 一直来到树林中到林约着有五里 来见云平把话明 云平等的心烦恼眼见走来小英雄
花云平在树林之中等候阮英,有一更天的时候,等到了五更多天了,等的着了急,往林外细看,只见阮英口打胡哨,花云平就知道他将宝剑盗来。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 推荐作品:
- 史
- 左传
- 周礼
- 论语
- 孟子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宋史
- 清史稿
- 隋书
- 宋书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陈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载记
- 越绝书
- 地理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国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孙膑兵法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李卫公问对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温病条辨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茶经
- 随园食单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淮南子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类书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三国演义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孽海花
- 狄公案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后汉演义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幻中游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林公案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释家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别集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