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章邯劫寨破项梁
章邯劫寨破项梁
却说此一枝人马,为首的姓刘名邦,字季,沛县人也,芒砀山斩蛇,丰西泽起义,聚兵十万,闻项梁兵到,同夏侯婴、樊哙一干众将领兵来迎,纠合一处,协力伐秦。与项梁、范增相见,甚喜。随后兵马俱到,一同过淮河到盱胎,会合陈婴,聚兵一处,怀王建都盱胎,各文武百官朝见讫。
武信君驻扎大军于泗水河,有淮阴人韩信,仗剑来见项梁。梁见信容貌不悦,欲不用,增曰:“此人外貌清癯,中有蕴藉,既来投见,即当留用,如若弃置,恐塞贤路。”梁依增言,封信为持戟郎官,就留帐下听用。初时韩信钓鱼淮下,终日不得一饭。漂母见信有饥色,以饭与之,信谢曰:“吾后日得地,当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一日往市卖鱼,江淮有恶少年辱之曰:“汝常佩剑上街,能刺我耶?如不能刺,当出我胯下!”于是信俯首出胯下,一市人皆笑之,以为怯。独许负者,善相人,一见信曰:“吾子有王侯之贵,当为天下元戎,富贵不轻也。”信笑曰:“一日不能一饭,尚望贵乎?”不意闻项梁兵起,遂来投见,梁只与持戟郎官,信闷闷不悦,维于行伍中伺侯不题。
却说楚兵声势振天,随到归附。传人西秦,赵高恐惧,召章邯计议:“方今天下兵马纵横,吴楚尤甚。项梁立楚后,以收人心,与陈婴、刘邦合兵一处,屯聚盱胎,十分作乱。汝为大将,坐视不行剿杀,以致猖獗,恐兵临秦地,震动京辅,悔将何及?”邯曰:“连日节次传报,正欲具奏出师,不意丞相召邯会议,且兵贵神速,不可迁延,即日启行。”章邯、司马欣、董翳、李由便带领大小将官,统领三十万精兵,出函谷关东向伐魏,以次伐楚。
魏见秦兵势众,不敢出战,便遣二使求救于齐、楚二国。齐王田儋亲领兵救魏;楚以新得襄阳旧将项明兵三万,就令明先领兵临魏境,遥为之势。邯遣司马欣御齐,遣董翳御楚,却自领大兵在后救应。司马欣与齐王田儋对敌,欣令后军分二路为左右翼,却领轻骑一千与儋交战。儋见欣兵少,尽力戮杀,欣诈败,儋驱兵来赶,忽听金鼓齐鸣,秦兵两路从后突出,箭如飞蝗,儋知中计,急回兵,已中箭落马,被欣就势斩于马下,齐兵大败。董翳兵到南魏,正遇项明,翳兵远来未及歇息,人马疲乏,明兵一出,翳不能敌,退三十里,驻扎未定,明又领兵追杀,翳大败奔走。正在危急之际,章邯后兵已到,遣李由急出救援,项明追翳昼夜未定,李由生力军初到,不三合,斩明于马下,大杀楚兵。秦兵三路人马,通合一处,魏兵闻知救兵已败,孤城难守,魏王咎遂同魏豹弃城,出西门奔楚。章邯兵入城安抚百姓毕,随启行,前至东阿驻扎,差人探听不题。
却说项明败残人马,回见楚王,奏曰:“秦将章邯,兵势浩大,齐魏兵俱败今屯住东阿,指日东向入寇,乞陛下早遣人剿捕。”王召武信君会议,梁曰:“臣亲领一枝兵,先斩章邯,次起兵伐秦。”王准奏。于是项梁同项籍、范增一干众将领兵二十万,赴东阿来,离城三十里下寨。梁遣项籍出马刺探,籍到阵前,大叫章邯出马。邯领兵出阵,与项籍答话,籍曰:“尔秦二世无道,赵高大肆恶逆,汝辈结党害民,不过鱼游釜中,尚不知死,乃敢东向入寇耶?”邯曰:“某上国天兵,所向无敌,汝乃湖南草莽,妄立楚后,岂足为天人之应哉!”籍大怒,举枪直取章邯,邯举枪相迎。战不三十合,章邯败走,籍遂驱兵来赶。不十里之地,有秦健将李由,李由乃李斯子也,放过章邯,拦住去路,籍大喝一声,暗哑叱咤,李由马倒退二十步之远。籍举枪正欲刺由后心,司马欣、董翳接住,各挺兵器来迎,籍撇了李由,力敌二将,不二十合,二将不能抵敌,拍马望后便走。羽正欲追杀秦军,武信君恐羽深入重地,复差英布、桓楚、于英领兵五千接应,大杀一阵。章邯退五十里远下寨,与秦将商议曰:“楚兵势猛不可力敌,我今渐次退后,当用缓兵之计,使彼将骄兵惰,不相提防,然后一战而楚可破矣。若以力战,项籍勇不可敌,徒自取败耳。”众将曰:“将军所见甚当。”遂按兵不出。
却说项籍领兵回见项梁,备说章邯败兵,已退五十里下寨,明日密统领三路人马,分头截杀,决获全胜。梁曰:“章邯旧有虚名,年老力乏,料彼无能为也。”梁遂宴会诸将,高歌饮酒,尽欢而散。次日,籍仍领兵分三路出战,籍自引兵敌中路,英布敌西路,刘邦敌东路,鼓噪呐喊大进,向章邯营杀来。邯各队人马,见三路大军势众,住扎不定,拔寨通起。楚兵挥动三军,分头追赶,遂将秦兵折为三处,章邯走走陶,司马欣、董翳走濮阳,李由走雍丘。
却说项羽人马,正赶至雍丘,追上李由,由与羽交战,不三合,刺由于马下,秦军大败。刘邦追司马欣等至濮阳,一昼夜行三百里,萧何急止之曰:“穷寇莫追!防有伏兵,以逸待劳,反中其计,不如且屯兵于濮阳,以观其变。”邦遂依言屯住人马不题。
且说英布追章邯兵至定陶,邯进定陶屯住人马,固守不与布战。英布于城下安营,终日搦战,邯兵只是不出,布无计可施。人报武信君大兵到来,英布出迎,项梁大军安营毕。梁曰:“邯兵势穷力竭,逃入孤城,正好极力攻打,如何坐守迁延?恐师老兵疲,救兵或至,将如之何?”布曰:“邯兵虽败,人马尚多,四门坚闭,恐难遽破,意欲相时而动,庶为便益。”梁叱之曰:“为将无谋,俄延时日,伐兵既到,立等破城,何待相时而后动耶?”遂将布喝退。随即分付四边每队军士,各设云梯上城攻打,喊声振举,惊动天地,不期城上火炮火箭齐发,云梯尽着,又兼矢石如雨,站立不住,只得退下城来。梁又安排数百辆冲车,鼓噪呐喊而进,邯急令铁索贯穿铁锤,绕城飞打,冲车皆折。千方百计,城不罢破,梁十分暴躁。有执乾郎韩信密至帐下告禀:“大军人马久住城下,恐敌军窥见我军懒怠,夜黑开城,攻劫营寨,一时无备,反遭毒手,攻城之策小,提防之策大,请将军思之。”梁大怒曰:“吾自起兵会稽,所向无敌,量此孤城,何足为难!章邯闻吾之名,心胆皆碎,何敢出城劫吾营寨耶?尔何等之人,乃敢妄为筹策,以阻军心?”遂将韩信叉出。有宋义闻信言,急说曰:“战胜而将骄卒惰者必败!今士卒懈怠久矣。秦见虽围困在城,连日养精蓄锐,又兼章邯秦之名将,善能甲兵,果如信言,甚干利害,信言亦良策也。”梁益不听。是夜章邯果分付将士饱饭毕,人各衔枚,开放城门,统领三军,暗分二路,来到楚寨,楚兵正睡熟,章邯密传将令,一声炮响,金鼓大振,杀人楚营。夜晚兵来,如天覆地陷,山崩海沸一般。此时项梁已带酒不能起,左右扶出辕门,未曾上马,一将杀入中军来,乃秦偏将孙胜也,梁措手不及,被胜一刀斩于门旗下。项梁被诛,各队人马惊惶乱窜,自相践踏。宋义、英布禁止不住,只得弃营逃走。杀到天明,秦兵大获全胜,径趋外黄,入陈留屯住人马,声势复振。
刘邦知梁败绩,领兵来定陶救援,已无及矣。遂同义等收回败残军马,急投雍丘来报,说武信君被邯所杀。项羽闻知,大叫一声,气倒在地下,不知性命如何?且看下分解。
- 推荐作品:
- 子
- 左传
- 周礼
- 仪礼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三国志
- 晋书
- 新唐书
- 元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平宋录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英雄记
- 载记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华阳国志
- 岭外代答
- 通典
- 儒家
- 三字经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三十六计
- 六韬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折狱龟鉴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园冶
- 谱录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墨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剪灯新话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孽海花
- 鬼神传
- 十二楼
- 穆天子传
- 三遂平妖传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李公案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小八义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道家
- 老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老子想尔注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