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回 济公舍银救孝子 赵福贪财买巨石
济公舍银救孝子 赵福贪财买巨石
话说济公正自同过卖耍笑,从外面来了两个人。是长随打扮,先给还了饭帐,然后过来给济公行礼,说:“圣僧,我二人赵福、赵禄,是这临安太守衙门的。我二人伺候太守老爷,只因我们太夫人双目失明,我们老爷接着信,遍请名医调治,请了多少先生,都说治眼科不行。有一位赛叔和李怀春李先生,在我们大人跟前把你老人家荐举出来,说你老人家在秦相府治大头瓮,在苏宅治过紧痰绝,知道你老人家是一位世外的高人。故此派我二人前来请,好容易才得找着来,求你上给治病。望圣僧大发慈悲,跟我们走罢!”
济公说:“我一个出家人,哪里懂得医道。你二人回去罢,我不会治眼。”
赵福、赵禄苦苦哀求,济公方才应允。跟随二人来到知府衙门以外,赵福、赵禄二人进去回话,工夫不大出来,说:“我家大人说了,衣冠不整在书房恭候。”济公哈哈大笑,口中说道:“行善之人有善终,作恶之人天不容,贫僧前来点愚蒙,只怕令人不惺松。”济公跟着来到里面,只见太守降阶相迎,头戴四楞青缎方中,双飘绣带,身穿翠蓝袍,腰横玉带,篆底官靴,面如三秋古月,慈眉善目,三络黑胡须飘洒胸前。和尚一看,就知道是一位于国忠良。太守一见济公,忙躬身施礼,说:“弟子久仰圣僧大名,今日得见,真乃三生有幸!”济公打问讯答礼相还,让着来到屋中落座,家人献上茶来。
原本这位太守姓赵,叫赵凤山,乃是科甲出身,为人极其精明。自他有一个兄弟,叫赵凤明,自幼父母双亡,跟着婶母长大成人。近来接到家信,知道婶母老太太把眼坏了,连忙请先生打算到家中给老太太治眼。无奈请了几位先生部说不行,这才有李怀春荐举济公。说:“济公精通歧黄,手到病除。”
故此今天把济公请来,赶紧吩咐置酒款待,说:“求圣僧到昆山前去治病。”
和尚慨然应允,说:“老爷既是吩咐,我和尚焉敢不从命?”赵太守说:“我派赵福、赵禄二人伺候圣僧。”和尚说:“不行不行,老爷派这二位伺候我,他们二位穿的是什么衣裳?我和尚这个样,他们二位伺候我,有点不像样罢!”太守说:“这倒好办,我给圣僧拿一身衣裳换换。本来圣僧衣裳太烂,换一身就行了。”和尚说:“不行,我不爱穿新衣裳,我就是这个样。既是老爷派这二位管家伺候我,我可有一句话,只不是当着你们老爷,我要把话说明白。他们二位伺候我,走在道上,我说走就走,我说住就住,可不准违背我。哪时要一违背我,我就回来不去了。”赵福、赵禄二人连连点头。太守立时写了一封家信,多带黄金数锭,问:“圣僧是坐轿是骑马?是坐车是坐船?”和尚说:“我骑路。”大守说:“圣僧骑鹿,我哪里找去?”和尚说:“我骑道路之路,全不用,多带点盘费就得了,给我带二百五十两银子。”
太守点头答应。把银子备好了,和尚告辞,带着赵福、赵禄起程。赵福、赵禄一想,“到昆山县来回有五十两银子富足有余,我二人每人剩一百两,道路上好好伺候和尚,这次差倒当着了。”跟着和尚往前走。有天正午,和尚说:“住店。”这两人说:“是。”到了店里,要酒要菜,吃喝完了,和尚躺下就睡,这两人坐着直到掌灯时。和尚睡醒了,又要酒要菜,吃喝完了,赵福、赵禄困了,和尚说:“算结帐,我睡醒了,我高兴了要走。”
两个人睡眼蒙眬,跟着深一脚浅一脚,走了一夜。天亮人家都出店,他们进店,这两人也顾不得吃,躺下就睡了,和尚要酒要菜吃。这两人睡了一天醒了,有了精神,想着吃的什么走呀,和尚又不高兴了。和尚睡了,这两个睡了一天,倒不要困了,瞪着眼看着和尚睡了一夜。天亮这两人倦了,和尚却睡醒了,吃酒算店帐起身,这两人迷迷糊糊,吃也吃不下去,睡也睡不安神,和尚调动的实在难受。这一天正往前走,离昆山县不远,临近有一个山庄,在一个篱笆院内,有三间土房,听那面嚎啕痛哭,说:“不睁眼的神佛,无耳目的天地,我穷困至此,老娘你老人家一死,我连棺材都买不起!”
济公禅师按灵光一算,早已知道这里住着这人姓高叫高广立。原本是一个孝子,打柴为生,待母至孝,皆因他这天打柴由山上一滑摔倒,把腿摔伤。有人把他搭回家中,他母亲一瞧,一着急,又没余钱,如何是好?急得老病复发,一命呜呼哀哉死了。高广立连棺材都买不了,自己嚎啕痛哭。正在悲叹之际,济公在外听见,和尚心中一动:“好事人人愿做,要一花银子,就掌不得。我和尚要明着把银子周济他,大概赵福他二人准不愿意。”济公想罢,用手冲篱笆往里面一指,说:“二位管家,你们看宝贝。”
赵福、赵禄一看,里面有一块石头,七棱八角,朔朔放光,金光缭绕。赵福、赵禄二人一看,就问说:“圣僧,那是什么?”济公说:“那是宝贝,价值连城。”赵福说:“既是宝贝,他们本主为什么不收起来,放在这里?”济公说:“你好糊涂,常言说:‘运去黄金失色,时来铁也增光’,本家必是没造化、不知道,要知道是宝贝,决不搁在这里,我和尚过去买罢,你们两人别过去,我去买去,若赚了钱,你们两人二一添作五平分,我和尚不要。”赵福说:“只要赚了钱,我二人必孝敬圣僧。你过去买去罢!”和尚赶上前去问:“里面有人么?”
只见里面出来一个妇人,身上褴褛不堪,说:“呦,大师父,找谁呀?”济公说:“我听见说你这里死了人,我和尚问问放焰口不放?”
这妇人一听,说:“大师父,我们这里连棺材都没有,不能放焰口?大师父,你请罢,我们也舍不起斋饭。”和尚说:“我也不化你们斋饭。”和尚用手一指顶笆篱门的石头说:“你们这块宝贝卖不卖?”妇人一想:“我们还有宝贝?这石头由我过门来扔着就在这里顶门,无用之物,他怎么说是宝贝?”想罢,这妇人说:“卖呀!”和尚说:“要多少钱?”这妇人愣了半天,半晌无语,也不知要多少钱好。和尚说:“你也不用要价,我给你一个价,我多了也没有,给你二百三十七两银子,你卖不卖?”赵福、赵禄二人一听,心说,“他倒真能给价,二百五十两银花了十三两,还剩二百三十六两,他还说他会买东西,把银子全给人家。”两个人听着生气。那妇人听和尚一给价,有心卖罢,又怕卖漏了,有心不卖罢,真等着钱使用,想罢说:“卖了。”和尚说:“赵福、赵禄快给他银子,你们抱起来就跑,你掉了地下,惊走了宝贝,可是一文钱也不值。”
赵福过来,把二百三十七两银子放在地下。赵福说:“赵禄你帮我抬着。”赵禄说:“我不帮你拾着,你先扛着,你扛不动,我再换你。”赵福一想也好,把石头扛起来,真有七八十斤重,走了有一里多地,扛得力尽筋乏。赵福说:“圣僧,这宝贝叫什么名字?”和尚说:“这叫压狗石。”赵福说:“这个宝贝可不错,就是这个名儿可不好,怎么叫压狗石呢?”和尚说:“本来就叫这名儿。”赵福说:“圣僧,我扛不动了,歇歇行不行?”和尚说:“不行,要往地下一搁走了宝,一文钱不值。”赵福说:“扛在哪里卖去?”和尚说:“在昆山还卖不了,还得扛回临安卖去。”赵福一听,说:“要把我压死了!赵禄,你分钱不分?”赵禄说:“分钱。”
赵福说:“你分钱,别叫我一个人扛着,你也换换我。”赵禄把石头接过来扛着,说:“圣僧要在昆山卖。行不行?”和尚说:“也行,无非少卖钱。
要到临安卖,可以卖两万银。要在昆山卖,就卖一万银,少一半。”赵福、赵禄说:“我们没得两万银的命,就到昆山卖也好。”这两人压的浑身是汗,好容易来到昆山。到了十字街热闹地方,和尚说:“你们俩把宝贝扛着,站在这里卖吧。”只见由旁边过来几个人,看见这两个人穿的衣冠整齐,掮着一块大石头站着,众人问道:“二位是做什么的?”赵福说:“卖宝贝。”
有两个人说:“可就是这块石头是宝贝?”赵福说:“是。”这两人微徽一笑走了,连连十数次,俱都如是,一问就走。赵福二人正在发愣,只听那边有人说:“世界上有买的,就有卖的,你买罢。”赵福二人睁眼一看,来了两位买主。当时赵福二人就想发财。不知来者是谁,且看下回分解。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礼记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汉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旧五代史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别史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载记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通典
- 史通
- 传习录
- 菜根谭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北溪字义
- 素书
- 将苑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投笔肤谈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邓析子
- 医家
- 天工开物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天玉经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名贤集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水浒传
- 聊斋志异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古今谭概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朝野佥载
- 小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小八义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释家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阴符经
- 黄帝四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总集
- 别集
- 幽梦影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牡丹亭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