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回 念亲情孝女挥泪眼 谈本姓侍儿解人颐
念亲情孝女挥泪眼 谈本姓侍儿解人颐
话说兰芝道:“众人闻了此话,莫不落泪,岂不打断酒兴么?”闺臣道:“此事虽由那个‘风’字惹出来的,但兰言姐姐这几句话,令人听了,却勉励我们不少。据我看来:无论贫富,得能孝养一日且孝养一日,得能承欢一日且承欢一日;若说等你富贵之时再会尽孝,放只怕的来不及了!”兰芝道:“好姐姐!莫伤心,接令罢。”兰言掣了人伦双声,就在桌上用酒写了一个“厶”字道:“玉儿:你可认得?”玉儿走来望一望道:“这是某处的“某”字,又读公私的‘私’字。”兰言道:“你何以晓得?”玉儿道:“当日晋朝范宁注《谷梁》,曾有‘某’字之说;周时韩非论仓颉,却有‘私’字之义。”兰言道:“我正要把这‘私’字告诉他,好写在底本上,谁知他更明白。”题花道:“这叫作‘强将手下无弱兵’。请罢,玉老先生,我们认得你了!”紫芝道:
“他岂但在冷字上用功,还有一肚子好笑话哩。”月芳道:“少时我饮两杯,务必代我一个。”青钿道:“我记得‘……子欲养而亲不待’这两句倒象出在刘向《说苑》。怎么说是韩婴《诗外传》呢?”春辉道:“你把这两部书仔细对去,只怕有几十处都是雷同哩。”兰言道:“多谢明断。
公姑《韩非子》自营为厶,背厶为公。
‘为厶’、‘厶为’俱叠韵,敬红萸姐姐一杯。”
红萸道:“我情愿吃两杯,这个笑话只好拜托五姑娘了。”宝云道:“姐姐怎么称他姑娘,岂不折他寿么?”红萸道:“这叫做‘敬其主以及其使’。况他如此颖悟,下科怕不中个才女!”紫芝道:“他的笑话虽好,不知可能飞个双声叠韵?”兰芝道:
“如飞的合式,请位才女自然都要赏鉴一杯。”玉儿道:“我就照师才女‘公姑’二字飞《焦氏易林》‘一巢九子,同公共母’。双声叠韵俱全,敬诸位才女一杯。”紫芝道:
“都已赏脸饮了,说笑话罢。设或是个老的,罚你一杯。”
玉儿道:“就以我的姓上说罢:有一家姓王,弟兄八个,求人替起名字,并求替起绰号。所起名字,还要形象不离本姓。一日,有人替他起道:第一个,王字头上加一点,名唤王主,绰号叫做‘硬出头的五大’;第二个,王字身旁加一点,名唤王玉,绰号叫做‘偷酒壶的王二’;第三个,就叫王三,绰号叫做‘没良心的王三’;第四个,名唤王丰,绰号叫做‘扛铁枪的王四’;第五个,就叫王五,绰号叫做‘硬拐弯的王五’;
第六个,名唤王壬,绰号叫做‘歪脑袋的王六’;第七个,名唤王毛,绰号叫做‘拖尾巴的王七’;第八个,名唤王全,……”玉儿说到此处,忽向众人道:“这个‘全’字本归入部,并非人字,所以王全的绰号叫做‘不成人的王八’。”
月芳笑道:“这个笑话虽好,未免与你尊姓吃亏。我吃两杯,你也替说一个,我好销帐。倘能把他们昨日射鹄子说一笑话,我格外再饮一杯。”玉儿道:“既如此,我就勉强敷衍一个:有一武士射鹄,适有一人立在鹄旁闲望,惟恐箭有歪斜,所以离鹄数步之远,自谓可以无虞。不意武士之箭射的甚歪,忽将此人鼻子射破,慌忙上前陪罪,连说失错。此人用手一面掩鼻,一面说道:‘此事并非你错,乃我自己之错。’武士诧异道:‘我将尊鼻射破,为何倒是你错?’此人道:‘我早知箭是这样射的,原该站在鹄子面前。’”郦锦春笑道:“玉姑娘!我也只好奉烦了。”红珠道:“姐姐诗学甚精,如做一首打油诗也就算了。何必定说笑话?”玉儿道:“才女把酒乾了,我就说个做诗笑话。有一士人在旅店住宿,夜间忽听隔房有一老翁自言自语道:‘又是一首。’士子忖道:
‘原来隔房竟是诗翁,可惜夜深不便前去请教。据他所说又是一首,可见业已做过几首了。’正在思忖,只听老翁道:‘又是一首。’士子道:‘转眼间就是两首,如此诗才,可谓水到渠成,手无难题了。’到了次日,急忙整衣前去相会,略道数语,即问老翁道:
‘闻得老丈诗学有七步之才,想来素日篇什必多,特来求教。’老翁诧异道:‘老汉从不知诗,不知此话从何而起?’士子笑道:‘老丈何必吝教?昨晚隔房,明明听见老丈顷刻就是两首,何必编我?’老翁道:‘原来尊驾会意错了。昨晚老汉偶尔破腹,睡梦中忽然遗下粪来,因未备得草纸,只得以手揩之。所谓一手一手者,并非一首诗,乃是一手屎。’”众人听了,不觉大笑。题花道:“凡做诗如果词句典雅,自然当得起个‘诗’字;若信口乱言,就是老翁所说那句话了。”
红萸掣了地名双声道:
东都《东醴陵集》帐饮东郊,送客金谷。
本题双声,敬亭亭姐姐一杯。”春辉道:“姐姐怎么忽然闹出江文通《别赋》?恰恰又飞到亭亭姐姐面前,岂不令人触动离别之感‘黯然销魂’么?若要想起诸位姐姐行期,连日之聚,真是江文通说的‘惟樽酒兮叙悲’了。少刻必须紫芝妹妹把将来别后大家怎样音信常通喝个小曲,略将离愁解解才好哩。”
亭亭掣了列女双声道:
“嫫母《老子》有名万物之母。
‘万物’双声,敬艳春姐姐一杯。”玉芝道:“我记得‘嫫母’二字见之《史记》、《汉书》,别的书上也还有么?”亭亭道:“即如‘嫫母姣而自好’,见屈原《九章》;
‘嫫母有所美’,见《淮南子》;‘嫫母勃屑而自侍’,见东方朔《七谏》;‘嫫母倭傀,善誊者不能掩其丑’,见《工谏议集》;‘饰嫫母之笃陋’,见《晋书·葛洪传》;
‘瞽者遇室,则西施与嫫母同情’,见嵇康《养生论》;‘使西施出帷,嫫母侍侧’,见吴质书。他如古诗‘若教嫫母临明镜’之类,历来引用者其多,妹子一时何能记得。”
玉芝道:“常听人说亭亭姐姐腹中渊博,我故意弄这冷题目问他一声,果然滔滔不断,竟说出一大篇来。”
施艳春掣了官名双声道:
“祭酒《周礼》酒正掌酒之政令。
‘之政’双声,‘政令’叠韵,敬绿云姐姐一杯。”
绿云掣了药名双声道:
“细辛刘熙《释名》少车,细辛也。
本题双声,敬珠钿姐姐一杯。”
珠钿掣了时令双声道:
“小雪《春秋·元命包》阴所凝而为雪。
‘而为’叠韵,敬红蕖姐姐一杯。”
红蕖掣了百谷双声道:
“麰麦《尚书·大传》过殷之墟,见麦秀之蔪蔪。
重字双声,敬幽探姐姐一杯。”
幽探掣了服饰双声道:
“布帛《诸葛丞相集》臣本布衣,躬耕南阳。
‘本布’、‘躬耕’俱双声,敬书香姐姐一杯。”
林书香掣了财宝双声道:
“宝贝钟蛛《诗品》陆文如披沙简金,往往见宝。
‘简金’,重字俱以声,敬瑶钗姐姐一杯。”
缁瑶钗掣了地理双声道:
“瀑布《孙廷尉集》瀑布飞流以界道。
本题双声,敬丽娟姐姐一杯。”
丽娟掣了药名双声道:
“百部《大戴礼》有囗[上雨下羽]之虫,三百六十。
‘有囗[上雨十羽]’双声,敬尧者姐姐一杯。”
尧春掣了饮食双声道:
“玉液史游《急就章》有液容调。
‘有液’双声,‘液容’双声,敬秀春姐姐一杯,普席一杯。”陶秀春道:“这个‘容’字,我们读做‘戎’字,今姐姐说液容双声,只怕错了。”春辉道:“按前人韵书,容液本归一母。若读做‘戎’字,那是贵处土音,岂是尧春姐姐错哩。”
秀春道:“既如此,这个笑话少时只好奉托玉姑娘了。”紫芝道:“与其记在帐上,莫若你饮两杯,我替你说。”秀春把酒饮了。紫芝道:“有个公冶短去见长官。长官道:
‘吾闻公冶长能通鸟语,你以‘短’为名,有何所长?’公冶短道:‘我能通兽语。’正在说话,适有犬吠之声,长官道:‘你既能通兽语,可知此犬说甚么?’公冶短听之良久,不觉皱眉道:‘这狗满嘴土音,教我怎懂!’”众人一齐大笑。
秀春道:“怪不得教我预先吃酒,那知这短命鬼却来骂我!”随即掣了音律双声道:
“音乐《孝经》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于乐’双声。敬紫云姐姐一杯。”闺臣道:“据这两句圣经看来,可见人家演戏,那坏人心术之戏也不可唱。若是官长在庙宇敬神,以及父兄在家庭点戏,尤应点些忠孝节义的使人效法才是。虽系游戏陶情,其实风化攸关,岂可忽略。但人以图悦目,那里计及于此。”
紫云掣了列女双声道:
“云英陶潜《圣贤群辅录》天下忠贞魏少英。
‘忠贞’双声,敬淑媛姐姐一杯。”
淑媛掣了药名双声道:
“荆芥《曹大家集》生用棘之榛榛。
‘荆棘’、‘之榛’俱双声,‘生荆’叠的,敬文锦姐姐一杯,普席两杯。”青钿道:“且慢斟酒。我记得扬雄《反离骚》有此一句,为何说是《曹大家集》?只怕要罚一杯。”春辉道:“那《反离骚》是‘枳棘之榛榛兮’与《东征赋》‘生荆棘之榛榛’却微有不同,只怕妹妹错了。”青钿道:“呸!是我记错,罚一杯。”
谢文锦道:“我不会说笑话,这个交易可有人做?”紫芝道:“你果真不会,把酒干了,我替你说。”文锦道:“莫非骗我吃酒,又是‘公冶短’么?”紫芝道:“你说话又无土音,就是‘公冶短’也与你无干。”文锦把酒饮了。紫芝道:“有个公冶矮去见长官。长官问其所长,原来此人乃公冶短之弟,也通兽语。正在谈论,适值驴鸣。长官道:‘他说甚么?’公冶矮道:‘他说他不会说笑话。’”文锦忍不住发笑道:“我也不知他怎么编的这样快。”随手掣了舟车双声道:
“锦车《易经》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
‘有攸’、‘往无’俱双声,敬题花姐姐一杯。多飞‘无咎’二字,以为日后若花姐姐飞车回乡吉祥之兆,并非敢敬普席之酒。”兰言道:“闻得飞车出在奇肱,若花姐姐这个飞车可是此处借的?”若花道:“飞车原是奇肱土产,近来周饶得了其术,制造更精,所以家父从周饶借来的。”玉芝道:“将来我们过去送行,倒要长长见识哩。”
题花掣了服饰双声道:“我用刚才‘银汉浮槎’那个故典,春辉姐姐以为何如?”
春辉拍手笑道:“若果如此,妹子就有文章做了,姐姐快些交卷。”
未知如何,下回分解。
- 推荐作品:
- 子
- 集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谷梁传
- 易经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陈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载记
- 吴越春秋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政书
- 通典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荀子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乾坤大略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农桑辑要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术数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谱录
- 茶经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墨子
- 百家姓
- 格言联璧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人物志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水浒传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夷坚志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独异志
- 唐摭言
- 北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伽吒经
- 道家
- 老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始真经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别集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词源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