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部·卷十一
○服饵上
《神农经》曰:上药令人身安命延。又云:饵五芝、丹砂、曾青、云母、太一、禹馀粮,各以单服,令人长生。中药养性,下药除病,此上圣之至言,方术之实录也。仙药之上者丹砂,次者黄金、白银、众芝、五玉、五云、明珠也。黄精与术,饵之却粒。或遇凶年,可以绝粒,谓之米脯。
《西极明科》曰:上清金液丹经、九鼎神图、太一九转大丹等,凡一百四十卷。
《五符经》曰:胡麻本生大宛,又名巨胜,服之不息,与世长存。五穀之长也,服之可以知万物,通神明。
又曰:真人谓黄精获天地之淳精,依山寄居神化者也。天仙名此为戊己芝。
《玉诀经》曰:元始五常气,以阳光初明,散元始之辉,真人食其景而无穷。
《三光经》曰:三光者,仙道炼胎之术也。泥丸者,体形之上神也。
《吐纳经》曰:八公有言,食草者力,食肉者勇,食穀者智,食气者神。
《仙经》曰:丹为金服之上士也,茹芝导易苁气者,中士也,食饵草木者,下士也。食金丹大药,虽未去世,百邪不近也。若但服草木及饵八石,適可令疾除命益耳,不足却外祸也。惟守真一则剧性不犯。昔仙公各服一物,以得数百年,乃合神丹金液。韩众服菖蒲十三年,身生毛,日视书万言,皆诵之,冬袒不寒。又菖蒲生须石上,一寸九节己上,紫花者尤善。
又曰:煮石方,东府左卿白石先生造也。皆真人所授,但未见真本。世有两本,以省少者为佳。又,东华真人食石法,即东府也,亦是太清法。
又曰:紫微夫人撰术,序其略曰:"吾俱察草木之胜负,若速益於己者,并己不及木之多验乎?所以长生久视,远而更灵。我非谓诸物皆当减於术也,真以术之用今之所要。末世多疾,宜当服饵。夫道有内足,犹畏外事之祸,有外足者,亦或中崩之弊。我见山林隐逸得服术者,千年八百年,比肩五岳矣。今撰术数方,以传好尚,若必信用,庶无横暴之灾矣。"
又曰:南阳郦县山中有甘谷水。所以甘者,谷山左右皆生甘菊,菊花堕其中,历世弥久。临此谷中,居民皆不穿井,悉食甘谷水。食者无不寿,高者百四五十岁,下者不失八九十岁。故司空王畅、太尉刘宽、太傅袁隗皆为南阳太守,每到官,常使郦县月送甘谷水四十斛,以为饮食。此诸公多患风痺及眩冒,皆得愈,但不能大得其益,如甘谷上居民从幼便饮食此水。又菊花与薏花相似,直以甘苦别之耳。菊甘而薏苦,今真菊甚少耳,率多生於水侧,缑氏山与郦县最多,仙方所谓日精、更生、周盈,皆一菊而根茎花实异名矣。其说甚美,而近来服之者,略无所效,正由不得真也。
《八素经》曰:太上曰:飞炼之法,未可得真人之门户。又《四极明科》云:金液丹经,九鼎神图,并真仙之秘书,藏于名山。
《太上太霄朗书》曰:除欲减私,服御吐纳。
《上清列纪》曰:中黄之书皆白帝君所藏於瑶台,说丹药秘法,非有真录,不得其道也。
《太上丹简墨录》曰:修金液之术,当得太清丹经。
《太丹隐书》曰:感召灵迹则天人下降,上学之士服日月黄华金精飞根黄气。
《五厨经》曰:修奉和太,不亏不盈。
《天交上经》曰:太古之人所以寿考者,不食穀也。身安蜀乐,修道易成。《五符经》云:食月之精,可以长生;食星之精,上升太清。《登真隐诀》云:服云牙可绝穀,去尸虫也,可修真一之道。斐真人曰:"喜怒损志,哀乐损性,荣华减德,阴阳寇身,皆学道之大忌,仙法之所嫉也。莫若知而不为,为而不敢散,此仙之要道,生生之本业也。欲得延年,当吞日华。食物多饮,慎便卧,多则生病,卧则荡心,心荡则失性,病生则药不行,学道者慎此。"
刘向《列仙传》曰:务光,夏时人,好琴,服蒲韭根。又彭祖多服水桂云母。中岳人苏林字子玄,本卫人,灵公末年,师仇公,教以服气之法。又尹喜之长沙,服巨胜实。
又曰:刘奉林,周时人也。学道嵩高山,积年,后之委羽山,能闭气三日不息,但服黄连。己及千岁,不能有所役使。
又曰:董威辇,不知何许人,晋武帝末在洛阳白社中,蓝缕不蔽,恒吞一石子,终日不食。
《南岳魏夫人内传》曰:夫却墅华存,字贤安,任城人也。晋成帝时,服金屑得道。
《太元真却施盈内传》曰:金阙圣君命太极真人使正一、玄玉郎、王忠、鲍丘等,与茅盈四阶舌胎、流明、神芝、长跃双飞、夜光洞草,使拜而食之。珮玺服衣正冠,北首葱摞握铃毕,四使者告盈曰:"食太极四节隐芝者,位为真卿;食金阕舌胎玉芝者,位为司命;食东宫流明金英者,位为司禄;食长跃双飞者,位为真伯;食夜光洞草者,位为主总左右御史之任。子今尽食之矣,寿毕天地,位当为司命上真东岳卿君,都统吴越之神仙。"
《真人周君内传》曰:紫阳真人周义山字季通,汝阴人也,汉丞相勃七世孙,父浚,官至陈留内史。君年十六,随浚在郡,为人沉重,喜怒不形。好独坐静处,精思微密,常以平旦出日之初,而东嗽日服气,旦旦如此。
《真诰》曰:衡山张正礼,汉末授西城君虹景神丹方,患丹砂难得,去广州为道士,仙去,飙室为上仙。
又曰:张玄宾,定襄人也,魏武帝时曾举茂才。归乡里,师事西河蓟公,授服饵术方。后遇真人樊子明於少室,授以遁变隐景之道。昔在天柱山,今来华阳内为理禁伯。
又曰:庐江潜山中有学道者郑景世、张重华,并以晋初授仙却氏德然口诀,以入山行守五藏含日法,兼服胡麻,又服玄丹。
又曰:平仲节,河东人也。刘聪乱中夏,仲节渡江,入括苍山,体有真气,服饵仙去。
又曰:赵广信,阳城人,魏末渡江,入剡小白山,授李法服气,又授左君守玄中之道。如此积年,或卖药人间,多来都下,市丹砂作九华丹、仙去。
又曰:虞翁生,会稽人也,授仙人介君食日精法。吴时来隐狼伍山,兼行云气回形之道,精思积久,仙去。
又曰:朱孺子吴末入赤水山中,服菊华及术。后遇西归子,从乞度世,西归子授以要言,仙去。
又曰:明星王女者,居华山,服玉浆,山中顶上有石龟,其广数亩,高且三仞。其侧有梯磴达龟背,见玉女祠前有五石臼,号曰玉女洗头盆。其中水碧绿澄澈,雨不加溢,旱不减耗。内有玉女马一匹。
又曰:华阴山中有学道者尹授子、张石生、李方回,并晋武帝时人。授仙人管城子蒸丹饵术法,又授苏门周寿陵服丹霞之法。
又曰:范幼冲辽西人,恒服三气法,青白赤气各如綖。服之十年,遂得仙。此高元君太素内景法,旦旦为之,视日益佳。其法简,其事验。
又曰:姜伯真在大横山服石脑。石脑如石,小班色而软。又大茅山东亦有形状员小如曾青,而色似锺乳。繁阳子昔亦服此。
《斐君内传》曰:佛面道人支子元,斐君授以长生内术。又云:寻药之与存思,虽致道同津,而关源异绪。服药所以保形,形康则神安;存思所以安蜀,神通则形保,二理乃成,相资而有。
《道学传》曰:许迈字叔玄,少名映,后改名远游,与王羲之父子为世外之交。羲之亦辞荣养生,每造远,弥日忘归。诗书往复,多论服饵。
又曰:上清左卿黄观子学道,服金丹,读《太洞经》得道。东府左卿白玉生有煮石方,文德右仙监张叔隐授青精方。太清右公李抱祖,岷山人,授青精食饭方。
葛洪《神仙传》曰:刘京从邯郸张君授饵云丸。
又曰:封君达,陇西人,入鸟鼠山服饵,年百馀岁,常乘青牛。
又曰:卫叔卿,中山人也,服云母。
又曰:孔元,许昌人,常服松脂伏苓。
又曰:焦先字孝然,河东人也。常食白石,以分人,熟如煮芋。
又曰:灵寿光,扶风人,年七十馀,乃得未央丸方,服之,年二百馀岁不老。
又曰:中候上仙范邈,字度世,旧名冰。服虹茎觿得道,撰《魏夫人传》。
又曰:清虚真人王褒,字子登,前汉安国侯王陵七世孙。主仙道君以云碧阳水晨飞丹腴二斗赐褒,服之视见甚远,坐在立亡,役使群神。
- 推荐作品:
- 十三经
- 礼记
- 易经
- 大戴礼记
- 正史
- 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清史稿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辽史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明季北略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史通
- 传习录
- 菜根谭
- 三字经
- 荀子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帝范
- 潜夫论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吴子
- 司马法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管子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术数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艺术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随园食单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论衡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唐传奇
- 东游记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唐摭言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庄子
- 列子
- 抱朴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