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解儿难·痉病螈病总论
《素问》谓太阳所至为痉,少阳所至为螈。盖痉者,水也;螈者,火也;又有寒厥,热厥之论最详。
后人不分痉、螈、厥为三病,统言曰惊风痰热,曰角弓反张、曰搐搦、曰抽掣、曰痫、痉、厥。方中行作《痉书》,其或问中所论,亦混螈而为痉,笼统议论。叶案中治痫、痉、厥最详,而统称痉厥,无螈之名目,亦混螈为痉。考之他书,更无分别,前痉病论因之,从时人所易知也。谨按痉者,强直之谓,后人所谓角弓反张,古人所谓痉也。螈者,蠕动引缩之谓,后人所谓抽掣、搐搦,古人所谓螈也。抽掣搐搦不止者,螈也。时作时止,止后或数日,或数月复发,发亦不待治而自止者,痫也。四肢冷如冰者,厥也;四肢热如火者,厥也;有时而冷如冰,有时而热如火者,亦厥也。大抵痉、螈、痫、厥四门,当以寒热虚实辨之。自无差错。仲景刚痉柔痉之论。为伤寒而设,未尝议及螈病,故总在寒水一门,兼风则有有汗之柔痉,盖寒而实者也;除寒痉外,皆螈病之实而热者也。湿门则有寒痉有热螈,有实有虚;热病久耗其液,则成虚热之螈矣。前列小儿本脏自病一条,则虚热也。产后惊风之痉,有寒痉,仲景所云是也;有热螈,本论所补是也。总之痉病宜用刚而温,螈病宜用柔而凉。又有痉而兼螈,螈而兼痉,所谓水极而似火,火极而似水也。至于痫证,亦有虚有实,有留邪在络之客邪,有五不可发汗,即不发汗之辛甘,亦在所当禁也。且伤志过极之脏气,叶案中辨之最详,分别治之可也。瑭因前辈混螈与痉为一证,故分晰而详论之,以备裁采。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集
- 尚书
- 礼记
- 仪礼
- 论语
- 孟子
- 公羊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文昌孝经
- 正史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清史稿
- 魏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平宋录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载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通典
- 史评
- 史通
- 儒家
- 菜根谭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中论
- 兵家
- 素书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吴子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奇经八脉考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鬼神传
- 十二楼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南游记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李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春秋配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老子
- 庄子
- 黄帝四经
- 悟真篇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浮生六记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