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吴瑭,字鞠通,淮阴人。19岁时其父因病而死,伤痛之余,遂广购方书。研读中见张仲景《伤寒论》序中有外连荣势,内忘身命之论,因慨然弃举子业,专事医术。4年后,其侄子病温,随后死于发黄,这一刺激更坚定了吴氏研究温病的决心。又过了3年,吴瑭至京师,检校《四库全书》,得览明季吴又可《温疫论》,于是专心于温病诊治。经过10年的钻研,吴氏已有很多心得,但从未敢轻易治疗一人。乾隆五十八年,北京温疫大行,吴瑭才一展身手,,救治了数十人。长期的阅读积累,又经过成功的临床实践,吴瑭开始著书立说。嘉庆三年,吴氏将书初步完成。直到嘉庆甲子年,吴氏将此书展示给友人徵保。再经过10年,书终告完成,并刊于嘉庆十八年。
- 推荐作品:
- 史
- 集
- 尚书
- 礼记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正史
- 汉书
- 后汉书
- 清史稿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辽史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杂史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水经注
- 武林旧事
- 吴船录
- 庐山记
- 政书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儒家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北溪字义
- 素书
- 六韬
- 将苑
- 吴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商君书
- 慎子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齐民要术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谱录
- 随园食单
- 鬼谷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朱子家训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避暑录话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海上花列传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后汉演义
- 刘公案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心经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阴符经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冰鉴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