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卷上·经络脏腑·肾藏精论
精藏于肾,人尽知之。至精何以生,何以藏,何以出?则人不知也。夫精,即肾中之脂膏也。有长存者,有日生者。肾中有藏精之处,充满不缺,如井中之水,日夜充盈,此长存者也。其欲动交媾所出之精,及有病而滑脱之精,乃日生者也。其精施去施生,不去亦不生,犹井中之水,日日汲之,不见其亏;终年不汲,不见其溢。《易》云: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其理然也。曰:然则纵欲可无害乎?曰:是又不然。盖天下之理,总归自然。有肾气盛者,多欲无伤;肾气衰者,自当节养。《左传》云∶女不可近乎?对曰:节之。若纵欲不节,如浅狭之井,汲之无度,则枯竭矣。曰:然则强壮之人而绝欲,则何如?曰:此亦无咎无誉,惟肾气略坚实耳。但必浮火不动,阴阳相守则可耳。若浮火日动而强制之,则反有害。盖精因火动而离其位,则必有头眩、目赤、身痒、腰疼、遗泄、偏坠等症,其者或发痈疽,此强制之害也。故精之为物,欲动则生,不动则不生。能自然不动则有益,强制则有害,过用则衰竭。任其自然,而无所勉强,则保精之法也。老子云: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之道,乃长生之诀也。
- 推荐作品:
- 经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学
- 笠翁对韵
- 三国志
- 宋史
- 晋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北齐书
- 陈书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高士传
- 载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儒家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法家
- 管子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农家
- 北山酒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渊海子平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随园食单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二刻拍案惊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何典
- 夷坚志
- 绣云阁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中说
- 知言
- 老子
- 庄子
- 列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古文观止
- 冰鉴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
- 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