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第十 治心腹俱痛方
治心腹俱痛方
治心腹俱胀痛,短气欲死或已绝方。取栀子十四枚,豉七合。以水二升,先煮豉取一升二合,绞去滓,纳栀子,更煎取八合,又绞去滓,服半升,不愈者尽服之。
又方:浣小衣。饮其汁一二升,即愈。
又方:桂二两(切)。以水一升二合,煮取八合。去滓,顿服。无桂者,着干姜亦佳。
又方:乌梅二七枚。以水五升煮一沸,纳大钱二七枚,煮得二升半。强人可顿服,羸人可分为再服,当下便愈。
又方:茱萸二两,生姜四两。豉三合,酒四升,煮取二升。分为三服,即瘥。
又方:干姜一两,巴豆二两。捣蜜丸。一服如小豆二丸,当吐下,瘥。
治心腹相连常胀痛方。野狼毒二两,附子半两。捣。筛,蜜丸如梧子大。日一服一丸;二日二丸;三日后服三丸,再一丸;至六日,服三丸,自一至三以常服,即瘥。
又方:吴茱萸一合,干姜四分,附子、细辛、人参各二分。捣筛,蜜丸如梧子大。服五丸,日三服。
凡心腹痛,若非中恶霍乱,则是皆宿结冷热所为。今此方可采以救急,瘥后,要作诸大治,以消其根源也。
附方《梅师方》治心腹胀坚,痛闷不安,虽未吐下欲死。以盐五合,水一升,煎令消,顿服,自吐下,食出即定。不吐更服。
孙真人方治心腹俱痛。以布裹椒薄注上火熨,令椒汗出,良。
《十全方》,心脾痛。以高良姜(细锉,炒)杵末,米饮调下一钱匕立止。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集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孝经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大学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史记
- 汉书
- 明史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陈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明季北略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儒家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幼学琼林
- 国语
- 潜夫论
- 中论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孙膑兵法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农家
- 天工开物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四圣心源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神相全编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谱录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百家姓
- 笑林广记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老老恒言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醒世恒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喻世明言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唐传奇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花月痕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大唐新语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伽吒经
- 道家
- 老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昭明文选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桃花扇
- 长生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