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第十 治心腹俱痛方
治心腹俱痛方
治心腹俱胀痛,短气欲死或已绝方。取栀子十四枚,豉七合。以水二升,先煮豉取一升二合,绞去滓,纳栀子,更煎取八合,又绞去滓,服半升,不愈者尽服之。
又方:浣小衣。饮其汁一二升,即愈。
又方:桂二两(切)。以水一升二合,煮取八合。去滓,顿服。无桂者,着干姜亦佳。
又方:乌梅二七枚。以水五升煮一沸,纳大钱二七枚,煮得二升半。强人可顿服,羸人可分为再服,当下便愈。
又方:茱萸二两,生姜四两。豉三合,酒四升,煮取二升。分为三服,即瘥。
又方:干姜一两,巴豆二两。捣蜜丸。一服如小豆二丸,当吐下,瘥。
治心腹相连常胀痛方。野狼毒二两,附子半两。捣。筛,蜜丸如梧子大。日一服一丸;二日二丸;三日后服三丸,再一丸;至六日,服三丸,自一至三以常服,即瘥。
又方:吴茱萸一合,干姜四分,附子、细辛、人参各二分。捣筛,蜜丸如梧子大。服五丸,日三服。
凡心腹痛,若非中恶霍乱,则是皆宿结冷热所为。今此方可采以救急,瘥后,要作诸大治,以消其根源也。
附方《梅师方》治心腹胀坚,痛闷不安,虽未吐下欲死。以盐五合,水一升,煎令消,顿服,自吐下,食出即定。不吐更服。
孙真人方治心腹俱痛。以布裹椒薄注上火熨,令椒汗出,良。
《十全方》,心脾痛。以高良姜(细锉,炒)杵末,米饮调下一钱匕立止。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十三经
- 诗经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金史
- 梁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西夏书事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战国策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水经注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国语
- 说苑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三十六计
- 六韬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武经总要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医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古画品录
- 谱录
- 茶经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清代名人轶事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博物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三刻拍案惊奇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毛公案
- 了凡四训
- 庄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曲
- 长生殿
- 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