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治小儿诸惊推揉等法
第一、蛇丝惊:因饮食无度,劳郁伤神,拉舌,四肢冷,口含母乳,一喷一道青烟,肚上起青筋,气急,心经有热。推天河水二百,退六腑,运八卦各一百,推三关、运水入土、运五经、水底捞月各五十,用火于胸前煅四焦,于小便头上轻掐一爪,用蛇蜕四足缠之,便好。
第二、马蹄惊:因食荤毒,热于脾胃,四肢乱舞是也。因风受热。推三关、肺经脾土各一百,运八卦五十,运五经七十,推天河水三百,水底捞月、飞经走气各二十,掐天心穴及总心二筋,煅手心、肩膊上、脐下、喉下各一壮,其气不进不退,浮筋掐之。
第三、水泻惊:因生冷过度,乳食所伤,脏腑大寒,肚响身软,唇白眼翻。推三关一百,分阴阳、推太阳各二百,黄蜂入洞十二,将手心揉脐及龟尾各五十,男左女右手后,煅颊车各一壮,更推摩背心演、总筋,脚上。
第四、潮热惊:因失饥伤饱,饮食不纳,脾胃虚弱,五心烦热,遍身热,气吼口渴,手足常掣,眼红。推三关一十,推肺经二百,推脾土、运八卦、分阴阳各一百,二扇门二十,要汗后,再加退六腑、水底捞月各二十。
第五、乌痧惊:因生冷太过,或迎风食物,血变成痧,遍身乌黑是也。青筋过脸,肚腹膨胀,唇黑,五脏寒。推三关、脾土各二百,运八卦一百,四横纹五十,黄蜂出洞二十,二扇门、分阴阳各三十,将手心揉脐五十,主吐泻;肚上起青筋,于青筋缝上煅七壮,背上亦煅之,青筋纹头上一壮,又将黄土一碗研末,和醋一钟,铫内炒过袱包,在遍身拭摩,从头往下推,引乌痧入脚,用针刺破,将火四心煅之。
第六、老鸦惊:因吃乳食受吓,心经有热,大叫一声即死是也。推三关三十,清天河水,补脾土、运八卦各一百,清肾水五十,天门入虎口,揉斗肘,煅囟门、口角上下、肩膊、掌心、脚跟、眉心、心演、鼻梁各一壮。若醒气急掐百劳穴,吐乳掐手足心,或脚来手来,用散麻缠之。将老鸦蒜晒干为末,用车前草擂水调,在儿心窝贴之,或令儿服之。
第七、鲫鱼惊:因寒受惊,风痰结壅,乳气不绝,口吐白沫,四肢摆,眼翻,即肺经有病。推三关、肺经各一百,推天河五十,按弦搓摩、运五经各三十,掐五指节三次,煅虎口、囟门上、口角上下各四壮,心演、脐下各一壮。小儿半岁,用捞鱼网,温水洗鱼涎与吞。一二岁者,用鲫鱼为末,烧灰乳调,或酒调吞下。
第八、肚膨惊:因食伤脾土,夜间饮食太过,胃不克化,气吼,肚起青筋膨胀,眼翻白,五脏寒。推三关一百,推肺经一十,推脾土二百,运八卦、分阴阳各五十,将手揉脐五十,按弦搓摩、精宁穴一十,青筋缝上煅四壮。如泻,龟尾骨上一壮;若吐,心窝上下四壮,脚软,鬼眼穴一壮;手软、曲池侧拐各一壮;头软,天心、脐上下,各一壮;若不开口,心窝一壮。
第九、夜啼惊:因吃甜辣之物,耗散荣卫,临啼四肢掣跳,哭不出,即是被吓,心经有热。一推三关二十,清天河二百,退六腑一百,分阴阳、清肾水、水底捞月各五十。
第十、宿痧惊:到晚昏沉,不知人事,口眼歪斜,手足掣跳,寒热不均。推三关、退六腑、补脾土各五十,掐五手指、分阴阳各一十,按弦搓摩。
第十一、急惊:因食生冷积毒以伤胃,肺中有风,痰裹心经心络之间,手掐拳,四肢掣跳,口眼歪斜,一惊便死是也。推三关、脾土、运五经、猿猴摘果各二十,推肺经、运八卦、推四横纹各五十,掐五手指节三次,煅鼻梁、眉心、心演、总筋、鞋带,以生姜热油拭之,或在腕上阴阳掐之。
第十二、慢惊:因乳食之间,受其惊搐,脾经有痰,咬牙,口眼歪斜,眼闭,四肢掣跳,心间迷闷,即是脾肾亏败,久疟被吓。推三关一百,补脾土、推肺经各二百,运八卦五十,掐手五指节、赤凤摇头各二十,天门入虎口,揉斗肘一十,运五经三十。若人事不省,于总筋心穴掐之,或鼻大小,于手青筋上掐之;若心间迷闷,掐住眉心,良久便好,两太阳,心演,用潮粉热油拭之,煅心窝上下三壮,手足心各四壮,其气不进不出,煅两掌心、肩膊上、喉下各一壮。
第十三、脐风惊:因产下剪脐,入风毒于脐内,口吐白沫,四肢掣动,手拈拳,眼偏左右,此症三朝一七便发,两眼角起黄丹,夜啼,口内喉演有白泡,针挑破出血,即愈。推三关、肺经各十一,煅囟门、绕脐各四壮,喉下、心中各一壮。
第十四、弯弓惊:因饮食或冷或热,伤于脾胃,冷痰壅于肺经,四肢向后仰,哭声不出。推三关、补肾水、运八卦各一百,赤凤摇头、推四横纹、分阴阳各二十,推脾土二百。脚往后伸、煅膝上下四壮,青筋缝上七壮,喉下二壮;手往后挽,将内关掐之。
第十五、天吊惊:因母在风处乳食所伤,风痰络于胃口,头望后仰,脚往后伸,手望后撑,肺经有热。推三关、补肾水各五十,推脾土、分阴阳各一百,推肺经二百,飞经走气一十,煅总筋、鞋带、喉下各一壮,绕脐四壮,大陵穴掐一下,总穴掐三下;若眼翻不下,煅囟门四壮,两眉二壮,耳珠下掐之。又总心穴往下掐抠之,仍用雨伞一柄撑起,将鹅一只,吊在伞下,扎鹅嘴,取涎水与儿吃之,便好。
第十六、内吊惊:因当风而卧,风雨而眠,风痰太盛,哭声不止,遍身战动,脸青黄,眼向前内掣,脾经受病,其心不下是也。推三关、肾水各五十,推肺经、脾土、分阴阳各一百,运土入水二百,按弦搓摩五十,用竹沥小儿吞之;手缩,用细茶、飞盐各二钱,研为末,皂角末五分,黄蜡二钱,酒醋各半小钟,铫内化成饼,贴心窝,一时去药筋倒,用胶枣三枚,杏仁三十个,银磨水为饼,贴手足心即安。
第十七、胎惊:因母得孕,食荤毒,受劳郁,儿落地,或软或硬,口不开,如哑形,即是在母腹中,中胎毒也。推三关三十,分阴阳一百,退六腑五十,飞经走气、运五经、天门入虎口、揉斗肘各二十,掐五指头。不醒,煅绕脐四壮;若醒,口不开,用母乳将儿后心窝揉之;若肚起青筋,煅青筋缝上七壮,喉下三壮。
第十八、月家惊:因母当风而卧,或因多眠,或儿月内受风,痰壅心口,落地眼红撮口,手掐拳,头偏左右,哭不出声,肚起青筋,半月即发,肚腹气急,母食煎炒过多所致。推三关、肺经各一百,运八卦、推四横纹各五十,双龙摆尾二十,掐中指头、劳宫、板门。若不效,煅青筋缝上、胸前各七壮,绕脐四壮,百劳穴二壮,即安。
第十九、盘肠惊:因乳食生冷荤物,伤于脏腑,肚腹冷痛,乳食不进,人瘦软弱,肚起青筋,眼黄手软,六腑有寒。推三关、脾土、大肠、肺、肾经各一百,运土入水五十,揉脐火煅。
第二十、锁心惊:因食生冷过度,耗伤荣卫,鼻如鲜血,口红眼白,四肢软弱,好食生冷,皆因火盛。推三关二十,清心经三百,退六腑,分阴阳、清肾水各一百,运八卦、水底捞月、飞经走气各五十,即安。
第二十一、鹰爪惊:因乳食受惊,夜眠受吓,两手乱抓,拈拳不开,仰上啼号,身寒战,手爪望下来,口望上来,是肺经有热,心经有风。推三关二十,清天河水二百,推肺经、清肾水各一百,打马过河、二龙戏珠各一十,天门入虎口,揉斗肘,将手足二弯掐之,煅顶心、手心各一壮,太阳、心演、眉心俱煅,将潮粉围脐一周,大敦穴揉或火煅。
第二十二、呕逆惊:因夜睡多寒,多食生冷,胃寒腹胀,四肢冷,肚疼响,眼翻白,吐乳呕逆。推三关、肺经各一百,推四横纹五十,凤凰展翅一十,心窝、中脘,各煅七壮。
第二十三、撒手惊:因乳食不和,冷热不均,有伤脏腹,先寒后热,足一掣一跳,咬牙,眼翻白,两手一撒一死是也。推三关、脾土各一百,运土入水、运八卦、赤凤摇头各五十,将两手相合,横纹侧掐之。若不醒,大指头掐之,上下气闭,二扇门、人中穴掐之;鼻气不进不出,吼气寒热,承山穴掐之;若泻,随症治之,先掐承山、眉心,后煅总筋、两手背上各二壮。
第二十四、担手惊:因湿气多眠,或食毒物,乃伤脾土,眼黄口黑,人事昏迷,掐不知痛,双手往后一担而死是也。于太阴,太阳掐之,推三关、脾土、肺经、分阴阳各一百,黄蜂入洞一十,飞经走气、天门入虎口,揉斗肘各二十,煅眉心、囟门各四壮,心窝七壮,曲池一壮。
第二十五、看地惊:因乳食受惊,或夜眠受吓,或饮食冷热,两眼看地,一惊便死,口歪,手拈拳,头垂不起是也。推三关三十,天河水二百,赤凤摇头一十,推脾土八下,按弦搓摩,煅绕脐、囟门各四壮,喉下二壮,用皂角烧灰为末,入童便及尿碱,用火焙干,将囟门贴之,即醒。
第二十六、丫凳惊:两手如丫凳坐样。推三关一百,二扇门、飞经走气各一十,分阴阳、运八卦各五十,曲池、虎口各四壮,若子时起可救,只宜温拭之,煅大口纹,即安。
第二十七、坐地惊:如坐地样。推三关、揉委中、揉脐、鞋带各一百,二扇门一十,用桃皮、生姜、飞盐、香油、散韶粉和拭,即安,两膝、两关、龟尾用火煅之。
第二十八、软脚惊:软脚向后乱舞。揉脐,煅螺蛳骨上侧缝各二壮,绕脐四壮,喉下三壮。
第二十九、直手惊:双手一撤便死,直手垂下。先推眉心,用火煅四壮,推三关,运曲池各五十,揉一窝风一百,后煅总筋、手背上各四壮。
第三十、迷魂惊:昏沉不知人事,不识四方。推三关、运八卦、推肺经、清天河水各一百,补脾土五百,凤凰展翅一十,掐天心、眉心、人中、颊车,后煅心演、总筋,鞋带各一壮。
第三十一、两手惊:两手丫向前。先将两手掐之,后煅心演、总筋、囟门即愈。
第三十二、肚痛惊:哭声不止,手抱腹,身展转。推三关、补脾土、二扇门、黄蜂入洞、推大肠经、揉脐、揉龟尾各一百,次月便发,肚腹气急,脐中烧一炷香,即愈;不愈,绕脐四壮。
- 推荐作品:
- 十三经
- 诗经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孝经
- 孟子
- 尔雅
- 大学
- 易传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后汉书
- 宋史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北史
- 金史
- 辽史
- 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晏子春秋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岭外代答
- 政书
- 通典
- 儒家
- 三字经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素书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吴子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历代兵制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医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茶经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龙文鞭影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太平御览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孽海花
- 狄公案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荡寇志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五义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老子
- 庄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悟真篇
- 文子
- 诗文评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