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七窍病·鼻病第二
(论一首,方五十五首,灸法六首)
治鼻塞,脑冷,清涕出方。
通草 辛夷(各半两) 细辛 甘遂(一作甘草) 桂心 川芎 附子(各一两)
上七味末之,蜜丸,绵裹纳鼻中,密封塞,勿令气泄,丸如大麻子,稍加微觉小痛,捣姜为丸即愈,用白狗胆汁和之,更佳。
治鼻塞,常有清涕出方。
细辛 蜀椒 干姜 川芎 吴茱萸 附子(各十八铢) 桂心(一两) 皂荚屑(半两)
猪膏(一升)
上九味 咀,以绵裹,苦酒渍一宿,取猪膏煎,以附子色黄为度,去滓,绵裹纳鼻孔中,并摩鼻上。涕出不止,灸鼻两孔与柱齐七壮。
治鼻塞窒香膏方。
白芷 川芎 通草(各十八铢) 当归 细辛 莽草(《短剧》并《翼》作薰草) 辛夷(各三十铢)
上七味 咀,以苦酒渍一宿,以不中水猪肪一升煎,三上三下,以白芷色黄膏成,去滓,绵沾如枣核大,纳鼻中,日三(《短剧》加桂心十八铢)。
治鼻不利香膏方。
当归 薰草(《古今录验》用木香) 通草 细辛 蕤仁(各十八铢) 川芎 白芷(各半两) 羊髓(四两猪脂亦得)
上八味 咀,以微火合煎,三上三下,白芷色黄膏成,去滓,取如小豆大,纳鼻中,日二。先患热后鼻中生赤烂疮者,以黄芩、栀子代当归、细辛。
治鼻窒,气息不通方。
小蓟一把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二服又方 瓜蒂末少许吹鼻中,亦可绵裹塞鼻中。
又方 槐叶(五升) 葱白(切一升) 豉(一合)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治鼻塞多年,不闻香臭,清水出不止方。
取当道车辗过蒺藜一把,捣,以水三升煎取熟,先仰卧,使人满口含取一合汁,灌鼻中,使入不过,再度大嚏,必出一两个息肉,似赤蛹,(一方有黄连等分同煎。
治鼻 方。
通草 细辛 附子上三味各等分末之,以蜜和,绵裹少许,纳鼻中。
又方 甘遂 通草 细辛 附子(等分上四味末之,以白雄犬胆和为丸,如枣核大,绵裹纳鼻中。辛热涕出,四五升瘥。亦治息肉。
又方 炙皂荚末之如小豆,以竹管吹鼻中。
又方 干姜末蜜和,塞鼻中,吹亦佳。
又方 铁锁磨石,取末,以猪脂和,绵裹纳之,经日,肉出瘥。
又方 以马新屎汁,仰头含满口,灌鼻中。
又方 伏面临床前,以新汲冷水淋玉枕上,后以瓜蒂末,绵裹塞之。
治 鼻有息肉,不闻香臭方。
瓜丁 细辛上二味各等分末之,以绵裹如豆大许,塞鼻中,须臾即通。
通草散方
治鼻中息肉不通利。
通草(半两) 矾石(一两) 真珠(一两)
上三味末之,捻绵如枣核,取药如小豆,着绵头,纳鼻中,日三易之。一方有桂心、细辛各一两,同前捣末和,使之。
治鼽鼻、鼻中息肉不得息方。
矾石(六铢) 藜芦(六铢) 瓜蒂(二七枚) 附子(十一铢)
上四味各捣筛,合和,以小竹管吹药如小豆许于鼻孔中,以绵絮塞鼻中,日再,以愈为度(《古今录验》葶苈半两)。
治鼻中息肉方。
炙 皮末,绵裹塞之三日。
又方 细筛釜底墨,水服之三五日。
治鼻中息肉不闻香臭方。
烧矾石末,以面脂和,绵裹着鼻中,数日息肉随药消落。
又方 末瓜丁如小豆许,吹入鼻中必消,如此三数度。
又方 细辛 釜底墨上二味末之,水和,服方寸匕。
又方 绵裹瓜蒂末塞鼻中。
治鼻中息肉梁起,羊肺散方。
羊肺(一具干之) 白术(四两) 苁蓉 通草 干姜 川芎(各二两)
上六味末之,食后以米饮服五分匕,加至方寸匕。
又方 通草(十三铢) 真珠(六铢) 矾石 细辛(各一两)
上四味末之,捻绵如枣核,沾散如小豆,并绵纳鼻中,日再三。鼻中息肉,灸上星三百壮,穴在直鼻入发际一寸。
又灸挟上星两旁相去三寸,各一百壮。
治鼻中生疮方。
烧祀灶饭末,以敷鼻中。
又方 烧故马绊末,敷鼻中。
又方 偷孝子帽以拭之。
又方 乌牛耳垢敷之。
又方 以牛鼻津敷之。
又方 捣杏仁乳敷之,亦烧核,压取油,敷之。
又方 烧牛、狗骨灰,以腊月猪脂和,敷之。
治疳虫蚀鼻生疮方。
烧铜箸头,以醋淬之数过,取酢敷之,又以人屎灰涂之,瘥。
治鼻痛方。
常以油涂鼻内外,酥亦得。
治卒食物,从鼻中缩入脑中,介介痛不出方。
牛脂若羊脂如指头大,纳鼻中,以鼻吸取脂,须臾脂消,则物逐脂俱出也。
论曰∶鼻头微白者亡血,设令微赤非时者死,病患色白者皆亡血也。凡时行衄不宜断之,如一、二升以上,恐多者可断,即以龙骨末吹之。九窍出血者,皆用吹之。
治大便出血,及口鼻皆出血,血上胸心,气急,此是劳热所致方。
生地黄(八两) 蒲黄(一升) 地骨皮(五两) 黄芩 芍药 生竹茹(各三两)
上六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七合,分温三服。
凡吐血、衄血、溺血,皆脏气虚、膈气伤或起惊悸,治之方。
生竹皮(一升) 芍药(二两) 川芎 当归 桂心 甘草(各一两) 黄芩(二两)
上七味 咀。以水一斗煮竹皮,减三升下药,煎取二升,分三服。
治衄血方。
伏龙肝(二枚如鸡子大) 生地黄(六两) 川芎(一两) 桂心(三两) 细辛(六铢) 白芷?
上十味 咀。以水三升,酒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生地黄汤
主衄方。
生地黄(八两) 黄芩(一两) 阿胶(二两) 柏叶(一把) 甘草(二两上五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纳胶煎取二升半,分三服。
又方 生地黄三斤(切) 阿胶二两 蒲黄六合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鼻出血不止方。
干地黄 栀子 甘草(等分)
上三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如鼻疼者,加豉一合;鼻有风热者,以葱涕和服如梧子五丸。
治鼻衄方。
地黄汁五合,煮取四合,空腹服之,忌酒炙肉,且服粳米饮。
又方 饮小蓟汁。
又方 以冷水净漱口,含水以芦管吹二孔中,即止。
又方 取乱发五两,烧作灰,以管吹鼻中枣核大。不止,益吹之,以血断止。并水服方寸匕,日三,甚者夜二。已困不识人者,服亦佳。
又方 取人屎尖烧灰,水服并吹少许鼻中,止。
又方 五月五日取人屎,烧作灰,冷水服五分匕。
又方 以胶贴鼻头上,至顶及发际三寸,止。
又方 新马屎汁灌鼻中,及饮之。
又方 以湿布敷胸上。
又方 淳醋和土涂阴囊上,干,易之。
又方 韭根葱根取汁,悬头着一枣大纳鼻中,少时更着,两三度瘥,葱白捣汁亦得。
治鼻出血不止方。
捣楮叶汁,饮三升,大良。
又方 张弓令弦向上,病儿仰卧枕,弦放,四体如常卧法,衄时痒痒,便灸足大趾节横理三毛中十壮,剧者百壮,衄不止,灸之,并治阴卵肿。
又 灸风府一穴四壮,不止,又灸。
又 灸涌泉二穴各百壮。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集
- 十三经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论语
- 孟子
- 公羊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周书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陈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唐才子传
- 载记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庐山记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儒家
- 三字经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说苑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三略
- 尉缭子
- 司马法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韩非子
- 法家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太平御览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幽明录
- 官场现形记
- 隋唐演义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荡寇志
- 岭表录异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老子
- 庄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总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沧浪诗话
- 词源
- 古诗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