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菜部·韭
释名
草钟乳、起阳草。
气味
韭:辛、微酸、温、涩、无毒。
韭子:辛、甘、温、无毒。
主治
胸痹急痛(痛如锥刺,不能俯仰,自汗)。用生韭或根五斤,洗净捣汁服。
阴阳易病(男子因房事不慎,引起阴部肿大,小腹 绞痛,头重眼花)。用鼠尿十四粒、韭根一大把,同煮开,去渣,再煮开二次,温服,得汗即愈,无汗可再服一剂。
伤寒劳复(按:指伤寒病后,身体未复原而性交,引起旧病复发)。治方同上。
喘息欲绝。取韭汁一升饮下。
盗汗。用韭根四十九根。加水二升煮成一升,一次服下。
消渴。有徘苗或炒或作汤。日食三、五两,可加酱,但不可加盐。吃至十斤即见效。过了清明节,不宜此方。
痢疾。多吃韭菜,作汤,煮粥,炒吃都行。
赤白带下。用韭根捣汁,加童便露一夜,空心温服。
疮癣。用大韭根炒存性。捣为末。调猪油涂搽。
刀伤出血。用韭汁拌风化石灰,晒干,研为末,敷疮上。
漆疮作痒。用韭叶捣烂敷上。
耳出汁。用韭汁滴耳中,一天三次。
食物中毒。用生韭汁数升可解。
附方韭子:
梦遗溺白。每日生吞韭子一、二十粒,盐汤送下。又方:用韭子二两,微炒为末,饭前服一匙,温酒送下。
遗尿床上。用韭子一升、稻米二斗,水一斗七升煮粥,取汁六升,分三次服。
强中症(阴茎强硬不痿,精流不止,时时如针刺,捏之则痛,名为强中症)。用韭子、破故纸各一两,共研为末。每取三钱加小一碗煎服。一日服三次即愈。
腰脚无力。用韭子一升,拣净,蒸后晒干,簸去黑皮,炒黄,捣为末。另以安息香二两,加水煮开多次,在慢火上炒成赤色。两味和捣为丸,如梧子大。如药太干,可稍加蜜。每日空心服三十丸,酒送下,以饭三、五匙压住。效果很好。
妇女白带。用韭子七升,加醋煮开多次,焙干,研为末,和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此方亦治男子肾虚梦遗。
- 推荐作品:
- 经
- 集
- 左传
- 仪礼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周书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传记
- 晏子春秋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传习录
- 儒家
- 荀子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兵家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尉缭子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慎子
- 折狱龟鉴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难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杂家
- 鬼谷子
- 墨子
- 笑林广记
- 论衡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南越笔记
- 风俗演义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狄公案
- 十二楼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白牡丹
- 幻中游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亢仓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诗人玉屑
- 词曲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