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三 菜部·芜菁
释名
蔓菁、九英菘、诸葛菜。
气味
(根、叶)苦、温、无毒。(子)苦、辛、平、无毒。
主治
肿毒。用生蔓菁一把,加盐少许,一起捣烂敷患处,一天换三次。又方:用未沾水的蔓菁叶烧成灰,调猪油敷涂。
乳痈寒热。取蔓菁根、叶,去土,不用水洗,和盐捣烂涂患处,药热即换。冬月只须用根即可。病人应避风。
阴肿如斗。用生蔓菁根捣烂敷涂。
明目益气。用芜菁子一升,水九升,煮汁尽,晒干,如此反复三次,研为末。每服一匙,水送下。一天服三次。亦可用末煮粥吃。
补肝明目。用芜菁子(淘过)一斤、黄精二斤,和匀,九蒸九晒,研为末。每服二钱,空心服。米汤送下。一天服二次。又方:芜菁子二升、决肯子一升,和匀,以酒五升煮干,晒为末。每服二钱,温水调下,一天服二次。
黄疸如金,眼睛发黄,小便赤。用生芜菁子研为末,熟水冲服一匙。一天服三次。
急性黄疸,腹结不通。用芜菁捣为末,水绞汁服。服后打嚏,鼻中出黄水及泻下则愈。以芜菁子榨油,每服一杯更好。
二便不通,胀闷欲死,用蔓菁子油一合,空腹服下即通。有汗出,勿惊怪。
妊娠尿涩。用芜菁子末,水冲服一匙。一天服二次。
背疸不愈。愈而复发。用芜菁子捣烂敷涂。一天换一次。
眉毛脱落。用芜菁子四两,炒过,研为末,调醋敷涂。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集
- 诗经
- 周礼
- 仪礼
- 论语
- 尔雅
- 公羊传
- 易经
- 笠翁对韵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 宋史
- 新唐书
- 隋书
- 宋书
- 旧五代史
- 南史
- 金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东观奏记
- 别史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吴越春秋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吴船录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潜夫论
- 中论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便宜十六策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医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黄帝内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葬书
- 神峰通考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隋唐演义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北游记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夷坚志
- 绣云阁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宝传
- 庄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亢仓子
- 尹文子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