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七 素问·经络论
黄帝问曰:夫络脉之见也,其五色各异,青黄赤白黑不同,其故何也?
黄帝问道:络脉显露在外面,五色各不相同,有青、黄、赤、白、黑的不同,这是什么缘故呢?
岐伯对曰:经有常色,而络无常变也。
岐伯回答说:经脉的颜色经常不变,而络脉则没有常色,常随四时之气变而变。
帝曰:经之常色何如?
黄帝说:经脉的常色是怎样的呢?
岐伯曰:心赤,肺白,肝青,脾黄,肾黑,皆亦应其经脉之色也。
岐伯说:心主赤,肺主白,肝主青,脾主黄,肾主黑,这些都是与其所属经脉的常色相应的。
帝曰:络之阴阳,亦应其经乎?
黄帝说:阴络与阳络,也与其经脉的主色相应吗?
岐伯曰:阴络之色应其经,阳络之色变无常,随四时而行也。寒多则凝泣,凝泣则青黑;热多则淖泽,淖泽则黄赤。此皆常色,谓之无病(读注:清?张志聪认为:此八字当在“随四时而行也”之下,误脱在此)。五色具见者,谓之寒热。
岐伯说:阴络的颜色与其经脉相应,阳络的颜色则变化无常,它是随着四时的变化而变化的,这都是正常的,是无病的表现。寒气多时则气血运行迟滞,因而多出现青黑之色;热气多时则气血运行滑利,因而多出现黄红的颜色。如果是五色全部显露,那就是过寒或过热所引起的变化,是疾病的表现。
帝曰:善。
黄帝说:好。
- 推荐作品:
- 子
- 集
- 周礼
- 尔雅
- 公羊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周书
- 北齐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奉天录
- 九州春秋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载记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菜根谭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说苑
- 盐铁论
- 帝范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投笔肤谈
- 法家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难经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葬书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墨子
- 淮南子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南越笔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唐传奇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幻中游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抱朴子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刘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西湖梦寻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