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知人性
夫知人之性,莫难察焉。美恶既殊,情貌不一,有温良而为诈者,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者。然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世界上没有比真正地了解一个人的本性还要困难的事情。每个人的善、恶程度不同,本性与外表也是不统一的。有的人外貌温良却行为奸诈,有的人情态恭谦却心怀欺骗,有的人看上去很勇敢而实际上却很怯懦,有的人似乎已竭尽全力但实际上却另有图谋。然而,了解一个人的本性还是有七条办法的:用离间的办法询问他对某事的看法,以考察他的志向、立场;用激烈的言辞故意激怒他,以考察他的气度、应变的能力;就某个计划向他咨询,征求他的意见,以考察他的学识;告诉他大祸临头,以考察他的胆识、勇气;利用喝酒的机会,使他大醉,以观察他的本性、修养;用利益对他进行引诱,以考察他是否清廉;把某件事情交付给他去办,以考察他是否有信用,值得信任。
- 推荐作品:
- 经
- 集
- 诗经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谷梁传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匡谬正俗
- 正史
- 三国志
- 汉书
- 明史
- 清史稿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辽史
- 陈书
- 逸周书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别史
- 列女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弟子规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春秋繁露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六韬
- 百战奇法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法家
- 商君书
- 慎子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葬书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鬼谷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小五义
- 独异志
- 林公案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伽吒经
- 老子
- 庄子
- 列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日知录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曲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