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周语·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论周将亡
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曰:“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烝,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镇阴也。阳失而在阴,川源必塞;源塞,国必亡。夫水土演而民用也。水土无所演,民乏财用,不亡何待?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今周德若二代之季矣,其川源又塞,塞必竭。夫国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之征也。川竭,山必崩。若国亡不过十年,数之纪也。夫天之所弃,不过其纪。”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十一年,幽王乃灭,周乃东迁。
周幽王二年,泾水、渭水、洛水域都发生了地震。伯阳父说:“周朝要灭亡了。天地之气,不能错失自己的次序,如果错乱了应有的位置,民众就会大乱。阳气滞留在内不能出来,阴气受到压制不能散发,便会产生地震。现在三条河流都发生了地震,就是阳气不在自己的位置而压制了阴气。阳气失位而处于阴气的位置,河流的源头一定会阻塞,水流被堵,国家一定会灭亡。水流畅通、土地湿润才能生长万物为民取用。水流不畅、土地干枯,百姓就缺乏财用,国家怎么会不灭亡?过去伊水、洛水枯竭而夏朝灭亡,黄河枯竭而商朝灭亡。现在周朝的国运就如同夏、商二代的末世,而河川的源头又被堵塞,源头堵塞水流就会枯竭。立国要依靠山川,山崩水竭,这是即将败亡的征兆。河流枯竭,山岭就会崩塌。这样的国家不超过十年便会灭亡,这是数的极限。凡是被上天厌弃的,是不会超过这个极限的。”这一年,泾水、洛水、渭水流枯竭,岐山崩塌。十一年,幽王被杀,周都因而东迁。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集
- 诗经
- 左传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孟子
- 尔雅
- 中庸
- 易传
- 白虎通义
- 正史
- 史记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宋书
- 元史
- 魏书
- 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辽史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杂史
- 松漠纪闻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载记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国语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商君书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北山酒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饮膳正要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葬书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园冶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墨子
- 百家姓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西京杂记
- 避暑录话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十二楼
- 花月痕
- 北游记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小八义
- 春秋配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词源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