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三 楚一·城浑出周
城浑出周,三人偶行,南游于楚,至于新城。
城浑从周国出游,路上遇上了其他人便三人同游,向南到楚国游历,一直来到了新城。
城浑说其令曰:“郑、魏者,楚之耎国;而秦,楚之强敌也,郑、魏之弱,而楚以上梁应之;宜阳之大也,楚以弱新城围之。蒲反、平阳,相去百里,秦人一夜而袭之,安邑不知;新城、上梁相去五百里,秦人一夜而袭之,上梁亦不知也。今边邑之所恃者,非江南泗上也。故楚王何不以新城为主郡也?边邑甚利之。新城公大说,乃为具驷马乘车五百金之楚。城浑得之,遂南交于楚,楚王果以新城为主郡。
城浑向新城的县令游说说:“郑国、魏国,对楚国来说是弱国;然而秦国,却是楚国的强大敌人。郑国、魏国弱,可是楚国却用上梁的兵对付它们;秦国的宜阳强大,楚国却用弱小的新城捍御它。蒲坂、平阳相距百里,秦人一夜之间偷袭这两座城,安邑不能发觉;新城、上梁相距五百里,秦人一夜偷袭这两座城,上梁也不能发觉。如今边境城邑所依靠的,不是江南泗上。所以楚王为什么不把新城作为楚国的郡县,这对保卫边邑太有利了。”新城的县令非常高兴,就为城浑准备四马拉的兵车和五百两黄金的路费。城浑得到这些东西,于是向南到楚国交游,楚王果然把新城改为主要郡县。
- 推荐作品:
- 史
- 集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孝经
- 孟子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宋书
- 元史
- 南史
- 金史
- 梁书
- 陈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别史
- 平宋录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儒家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中论
- 素书
- 六韬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吴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本草纲目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疑龙经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园冶
- 谱录
- 随园食单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避暑录话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小说家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东游记
- 孽海花
- 狄公案
- 十二楼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小五义
- 幻中游
- 薛刚反唐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释家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