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六
绍兴十五年、夏人庆二年春正月,使贺金正旦及万寿节。
金主如东京,夏使与宋使、高丽使同至行在贺。
夏四月,金使来横赐。
自乾顺与王阿海等争相见礼,金使未尝至夏。是时,使右卫将军撒海、兵部郎中耶律福来横赐。
按:金使横赐始此。
六月朔,日食于井。
仁孝下诏求直言。
秋七月,初立太学,国主亲视之。
立大汉太学,仁孝亲释奠,赐予有差。
按:昔董子言:“养士莫大于太学。”太学者,人材之系,教化之原也。故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可得矣。仁孝生长西蕃,先立学校以教于国;复设小学以化于宫;又慕大汉休风,特起太学,亲临释奠,虽古贤主何以加!兹书“初立”,志其始也;书“亲视”,表其诚也。
绍兴十六年、夏人庆三年春正月,使贺金正旦及万寿节。金以边地赐。
夏国累世开拓,河之内外凡得州郡二十有二。河南之州九:曰灵,曰洪,曰宥,曰银,曰夏,曰石,曰盐,曰会,曰南威;河西之州九:曰兴,曰定,曰怀,曰永,曰凉,曰甘,曰肃,曰沙,曰瓜;熙、秦、河外之州四:曰西宁,曰乐,曰廓,曰积石。余有静州,胜州,龙州,韦州,伊州。乾顺又得辽西北诸州及陕西北鄙,其地益广。时仁孝又使人至金乞地,金主以德威城、定边军等沿边地赐之。
三月,尊孔子为文宣帝。
令州郡悉立庙祀,殿庭宏敞,并如帝制。
按:仁孝僻处偏隅,而能尊礼先师,为世教振颓风,以圣学维国本,乃偏霸中罕觏者,书以予之。
绍兴十七年、夏人庆四年春正月,使贺金正旦及万寿节。
仁孝尽收德威等城沿边地,设官置守。至是因贺正上表谢。
夏五月,西平公任得敬表请入朝。
得敬在镇日事诛杀,僚佐有谏者勿听,自以有大功,冀与国政,使人上表请入觐。仁孝欲许之,御史大夫热辣公济言:“窃见戚臣任得敬上表请朝,其心盖为干政地也。从古外戚擅权,国无不乱。得敬虽属懿亲,非我族类,能保其心之不异乎?惟陛下察之。”濮王仁忠亦言其不可,遂止。
秋八月,策举人。
立唱名法,复设童子科。于是,取士日甚。
按:此西夏设科目之始。惜其制史阙之矣。
冬十月,赐李崇德中书舍人。
崇德,宗室士。仁孝爱其才,特赐之。
绍兴十八年、夏人庆五年春正月,使贺金正旦及万寿节。
沿途雨雪,贺正使至已后期,乃与贺节使同入见。
二月,金使来横赐。
使臣为葛波古等。
三月,建内学。
仁孝亲选名儒主之。史臣曰:“自乾顺建国学,设弟子员三百,立养贤务;仁孝增至三千人,尊孔子以帝号,设科取士,又置太学、内学,选名儒训导。观其立纲陈纪,传曰:“不有君子,其能国乎!”
夏五月,新律成。
西夏音乐,经元昊更张,久非唐末遗音。仁孝使乐宫李元儒采中国乐书,参本国制度,历三年始成,赐名“新律”,进元儒等官。
冬十一月,中书令濮王仁忠卒。
仁忠长身美髯须,立朝侃侃,动中礼法。弟舒王仁礼监军韦州,私受吏民钱,遗书责之,勉以官箴,仁礼辄还所受。已卒,家无担石储。仁忠悉以廪俸给之,己与家人日食粗粝而已。任得敬谋内召,潜令任太后授意朝臣,太后惮仁忠严,数年不敢泄于外。至是卒,赠吴王,谥恭显。
绍兴十九年、夏天盛元年春正月,使贺金正旦及万寿节。
金右丞相完颜亮阴蓄篡谋,恩结群下。夏使与宋、高丽使入贺,亮请厚赉之。
秋七月,召西平公任得敬为尚书令。
得敬闻濮王卒,以金珠赂晋王察哥言于仁孝,请召得敬。仁教令得敬入为尚书令。得敬谄事察哥,两人颇相得。
冬十二月,贺正使如金,至广宁,闻金乱而还。
使人至广宁,闻金右丞相完颜亮弑熙宗自立,国中大乱,乃持仪物而回。
按:使还何书?嘉不辱命也。
金使来告哀,不纳。
亮既自立,使来告哀,并谕废立事。仁孝使人止之境上,诘曰:“圣德皇帝何以见废?”不纳。
按:金亮篡谋久蓄,一旦显行弑逆,宋之君臣苟能声罪致讨,直捣黄龙,诛斩逆羯,雪二帝蒙尘之耻,立千秋讨贼之经,岂不韪哉!夫何中国不能讨,而夏人诘之境上,数语义正词严?贼亮闻之,应亦索然气沮也。
绍兴二十年、夏天盛二年春三月,金复遣使来谕,遂受其使。
金主以夏不纳告哀使,复遣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完颜思恭、万户完颜撒改来谕,且以名讳告。仁孝受之。
秋七月,遣使如金贺。
仁孝遣御史中丞热辣公济等表贺即位,开封尹苏执义等贺受尊号。
按:上书受使,兹书使贺,仁孝可谓守义不固矣。
冬十月,进任得敬中书令。
得敬日尊宠用事,仁孝任以中书令。得敬佯表辞,不许。
绍兴二十一年、夏天盛三年春正月,使贺金正旦及生辰。
按:海陵圣节,《金史》不书,非无义也。
秋九月,奉表如金。
金主以上年冬十二月癸卯白虹贯日,诏去尊号。仁孝表请上之。
金使来贺生日。
使臣为经武将军修起居注萧彭哥。
按:金使贺生日始此。
冬十二月,以斡道冲为蕃、汉教授。
道冲,先世灵州人,祖从德明迁兴州,世掌夏国史职。道冲年五岁以《尚书》中童子举,长通《五经》,译《论语注》,作《别义》三十卷,又作《周易卜筮断》,以国字书之,行于国中。
绍兴二十二年、夏天盛四年春正月,使贺金正旦及生辰。
夏使与宋使、高丽使同赐宴。
秋九月,金使来贺生日。
使臣为吏部郎中萧中立。
绍兴二十三年、夏天盛五年春正月,使贺金正旦及生辰。
金主以皇弟兖卒,辍朝,命有司受献;生辰乃受贺。
夏五月,畏吾儿国来献。
畏吾儿居伊州外,见夏国日盛,遣使献方物。
秋九月,金使来贺生日。
使臣为翰林待制谋良虎。
绍兴二十四年、夏天盛六年春正月,使贺金正旦及生辰。
金主不豫,不视朝,赐使人就馆燕;生辰方受贺。
三月,使贺金迁都。
金主自中京迁都于燕,改燕京为中都府。仁孝使王公佐往贺。
秋九月,请市儒、释书于金。
仁孝遣使请市儒、释诸书。金主许之。
按:市书,美举也。而兼及于释,则未免惑于异端矣。
绍兴二十五年、夏天盛七年春正月,使贺金正旦及生辰。
金主淫暴日甚。仁孝使贺,特遣枢密使、御史大夫等官为使,以示敬礼。
夏五月朔,日有食之。
越日,大风雨,雷电震坏宫殿鸱尾。仁孝以天变肆赦国中。
附:《金史·交聘表》:贞元三年夏五月,夏遣使谢恩。考是时金无事于夏,不知所谢何恩,《纪》、《传》不载。
秋九月,赐尚食官阿华银币。
仁孝猎于贺兰原,有骏马损足,命执治道者戮之。阿华侍侧,谏曰:“田猎非人主所宜。今为马多杀,贵畜贱人,岂可闻于四境乎?”仁孝讶而止。还,以语罔后。后赐银币奖之,以愧从臣之不言者。
绍兴二十六年、夏天盛八年春正月,使贺金正旦及生辰。
金主自九月废朝,数月不出。是月庚戌,始复视朝。夏使贺正不得见,生辰使乃得与宋、高丽使同入贺。
夏四月,晋王察哥卒。
察哥为将贪,虽多战功,时论鄙之。晚年货贿公行,威福自用。仁孝以其尊,行勿之问。卒年已七十余,犹姬妾充下陈。有园宅数处,皆攘之民间者,仁孝令悉还其主。
秋七月,彗星见。
丙午出东井,约长一丈,光芒竟尺;癸丑又犯五诸侯。
九月,以任得敬为国相。
晋王察哥在朝,得敬犹知顾忌;及察哥卒,益易仁孝,势日专横,政由己出,举朝侧目。
绍兴二十七年、夏天盛九年春正月,使贺金正旦及生辰。
金主以大房山山陵礼成,遍赐百官。诸国贺正使至,亦厚赉之。
夏四月,金使来横赐。
金主遣宿直将军温敦斡喝来横赐,仁孝使枢密都丞旨梁元辅、中书舍人赵衍为馆伴。元辅有口才,议论风生,斡喝不能难。使回,称夏国多才,较昔为盛。
六月,任得敬以弟任得聪为殿前太尉、任得恭为兴庆尹。
二人倚势弄权,请谒贿赂辐凑其门。秘书监王举劾之,罢官去。
秋九月,金使来贺生日。
使臣为宿直将军仆散乌里黑。
绍兴二十八年、夏天盛十年春正月,使贺金正旦及生辰。
附:《金史·交聘表》:“正隆三年正月,夏奏告使还,命宣徽使敬嗣晖谕之”,云云。考《海陵纪》及《嗣晖传》,所谕何事,并不详。
夏五月,立通济监铸钱。
自茶山铁冶入于中国,国中乏铁,常以青白盐易陕西大铁钱为用。及金人据关右,置兰州等处榷场,若以中国钱贸易,价辄倍增,商人苦之。仁孝乃立通济监,命监察御史梁惟忠掌之,铸“天盛永宝”钱,与金“正隆元宝”钱并用。金主禁之,仁孝再表请,乃许通行。
秋九月,金使来贺生日。
使臣为宿直将军阿鲁保。
绍兴二十九年、夏天盛十一年春正月,使贺金正旦及生辰。
夏使与宋诸国使同宴,高丽使臣知枢密院金淳夫与夏使问难,折以礼,乃屈。
三月,金人侵分地。
金人遣兵部尚书萧恭经画边界,颇占夏国分地,争之,不得。归宋官李宗闰知之,上书高宗言:“夏人怨金人背盟,夺其分地。诚遣辨士往说之,夏必出兵为我声援,可藉以图恢复。”不报。
秋九月,金使来贺生日。
使臣为昭毅大将军、宿直将军加古挞懒。
绍兴三十年、夏天盛十二年春正月,使贺金正旦及生辰。
金主谋伐宋,夏使入见,命修战守备为应。
三月,任得敬进爵楚王。
出入仪从,几与国主等。御史中丞热辣公济上疏劾之,不报。
按:《纲目》进爵之辞二:进某爵为王,上进之也;某进爵为王,自进之也。得敬独相夏国,进爵自由。后日之胁主分国,已兆于此。
冬十月,任得敬请废学校。
得敬凌虐朝士,见仁孝尊崇儒学,深恶之。上言:“经国在乎节俭,化俗贵有权衡。我国介在戎夷,地瘠民贫,耕获甚少。今设多士以任其滥竽,縻廪禄以恣其冗食,所费何资乎?盖此中国之法难以行于我国者,望陛下一切罢之。”仁孝不报。
绍兴三十一年、夏天盛十三年春正月,使贺金正旦及生辰。
时金主禁朝官饮酒,犯者死;三国人使燕饮者罪。不成享礼而还。
立翰林学士院。
以王佥、焦景颜等为学士。
夏五月,令史臣修《实录》。
仁孝命王佥等掌史事,纂修《李氏实录》。
按:西夏历国三百余年,其行事不少概见。窃以为羌俗少文史职,固失传耶!及考《金史》,有夏臣罗世昌曾叙夏国世系;元托克托作《宋史》,亦得《夏国枢要》等书,资其采拾。然在当时已与正史稍牾,况夫世远年湮,并此残编不得见耶!今观仁孝之修《实录》,非不有志修明。奈其泥用蕃书,后之人欲征遣事,苦于文义难明,方策虽存,亦具文而已。噫!
秋九月,金使来贺生日。
时金主议平宋之后,以兵由陕西定夏国,遣太常博士萧谊忠贺夏主生日。仁孝以兴庆尹赵良、中书舍人芭里昌明伴宴。谊忠探问虚实,二人以“任相功大,举国归心”为言。谊中闻之默然。
以任纯忠为枢密副都承旨。
纯忠,得敬侄也。
冬十月,四川宣抚使吴使来征兵,不报。
先,金主亮分兵攻四川,扼大散关。遣使檄夏国合兵讨之。仁孝报以书曰:“仰维钜宋之兴,咸托群心之辅,列圣承休于洪祚,深仁克浃于寰区。繄我小邦,赖为盟主,二百年讲修于信息,亿万姓陶冶于淳浓。嗟夫!弗率之女真,不自安于微分,鼠窃一隅之地,狼贪万乘之畿,天地所不容,神明为咸愤,故此用兵薄伐,尚敢肆志不庭,毁先庙以示战士之威,杀君母而杜谏臣之口。似此盈科之罪,难逃负榇之诛。幸使命之来临,快舆情之奋厉,共切驱羊公忿,敢辞汗马勤劳?布告庶邦,遐迩来苏之后,奋扬师旅,鼓行解倒悬之民。以至仁伐不仁,因多助攻寡助。请同李广,勿令一骑生还;毋效丁公,遽听片言返旆。此上天之假手,宜壮士之同心,允穆师言,恭行天讨。尔众士既造于南土,我小国当应于西偏。前冲而九野生欢,左顾而千军振色,从兹歃血,动有余威,誓将灭其众而犁其庭,相与寝其皮而食其肉,成大功于不日,守中夏于历年。不取必有天殃,今其时矣;一征当自葛始,君其念之。余需报捷之临,别候献琛之贺,使还勉报,旨不及酬”。然闻金兵势盛,兵不敢出。
绍兴三十二年、夏天盛十四年春正月,遣兵犯麟州,及境而还。
仁孝乘金兵大入,以兵二千入蔡园川及马家、秃头岭,将攻麟州。吴命钤辖秦弼谕之,乃还。
三月,取金会川城。四川兵入境大掠。
金主雍新立,人心未定。仁孝知其内乱,以兵袭取其荡羌、通峡、九羊、会川诸城寨。兴元都统制姚仲亦破金镇戎军,乘胜入夏境,掠累胜等寨。
夏四月,使贺金即位及万春节,因请互市。
先是,夏使至金,使副及参议各一,谓之使。都管三。上节、中节各五,下节二十四,谓之三节人从。时仁孝使金吾卫上将军梁元辅、翰林学士焦景颜等贺登极,武功大夫贺义忠、宣德郎高慎言贺万春节。万春节,金主雍诞也。金主宴使人于贞元殿,三节人从皆赐食庑下。金主察食不精腆,杖掌膳官六十。已而,使人辞朝,请赐互市,金主从之。
六月,犒金兵于界上。
金移剌窝斡叛,兵败西奔。御史大夫白彦敬在西北招讨司市马,防其走入西夏,以兵屯两国界上截之。仁孝遣使犒焉。
秋八月,使贺金尊号。
仁孝闻金主受尊号,使左金吾卫上将军苏执礼、匦匣使王琪、押进御史中丞赵良往贺。
九月,金使来贺生日。
使臣为尚书左司员外郎完颜正臣。并以平移剌窝斡告。
冬十月,移中书、枢密院于内门外。
便顾问也。
按:自古君臣一德,无殊家人父子。自叔孙定朝仪,冠履之分严,堂陛之情隔,于是朝有数,见有时。延及后世,遂有不御朝、不见臣下之弊矣。今仁孝励精图治,恐见闻未及,将中书、枢密院移置内门外,以便顾问,则上无勿知之隐,下无不达之情,夏政之善可知矣!
十二月,归金侵地,乞兵入寇。
仁孝怨蜀兵入境,以所得荡羌、会川等城寨归金,乞兵复宋侵地。金主遣尚书吏部郎中完颜达吉体究陕西利害以报。
- 推荐作品:
- 子
- 十三经
- 诗经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三国志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周书
- 南史
- 北齐书
- 辽史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过江七事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列女传
- 唐才子传
- 载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庐山记
- 菜根谭
- 幼学琼林
- 国语
- 说苑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兵家
- 六韬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医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氾胜之书
- 伤寒论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类书
- 艺文类聚
- 山海经
- 水浒传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鬼神传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心经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昭明文选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呻吟语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词曲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