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提要
《魏书》·一百十四卷
北齐魏收奉敕撰。收表上其书,凡十二《纪》、九十二《列传》,分为一百三十卷。
今所行本为宋刘恕、范祖禹等所校定。恕等《序录》,谓隋魏澹更撰《后魏书》九十二卷。唐又有张太素《后魏书》一百卷。今皆不传。
魏史惟以魏收书为主,校其亡逸不完者二十九篇,各疏於逐篇之末。然其据何书以补阙,则恕等未言。
《崇文总目》谓澹书才存《纪》一卷、太素书存《志》二卷。陈振孙《书录解题》引《中兴书目》,谓收书阙《太宗纪》,以魏澹书补之。《志》阙《天象》二卷,以张太素书补之。又谓澹、太素之书既亡,惟此《纪》《志》独存,不知何据。是振孙亦疑未能定也。
今考《太平御览·皇王部》所载《后魏书》,《帝纪》多取魏收书,而芟其字句重复。《太宗纪》亦与今本首尾符合,其中转增多数语。
夫《御览》引诸史之文,有删无增,而此纪独异,其为收书之原本欤。抑补缀者取魏澹书而间有节损欤。然《御览》所引《后魏书》,实不专取一家。
如此书卷十二《孝静帝纪》亡,后人所补,而《御览》所载《孝静纪》,与此书体例绝殊。
又有西魏《孝武纪》《文帝纪》《废帝纪》《恭帝纪》,则疑其取诸魏澹书。又此书卷十三《皇后传》亡,亦后人所补。
今以《御览》相校,则字句多同,惟中有删节。而末附《西魏五后》,当亦取澹书以足成之。
盖澹书至宋初尚不止仅存一卷,故为补缀者所取资。至澹书亦阙,始取《北史》以补之。故《崇文总目》谓魏澹《魏史》、李延寿《北史》与收史相乱,卷第殊舛。是宋初已不能辨定矣。
惟所补《天象志》二卷为唐太宗避讳,可信为唐人之书无疑义耳。
收以是书为世所诟厉,号为秽史。今以收《传》考之,如云收受尔朱荣子金,故减其恶。其实荣之凶悖,收未尝不书於册。至《论》中所云,若修德义之风,则韩、彭、伊、霍,夫何足数。反言见意,正史家之微词。指以虚褒,似未达其文义。
又云杨愔、高德正势倾朝野,收遂为其家作传;其预修国史,得阳休之之助,因为休之父固作佳传。案:愔之先世为杨椿、杨津,德正之先世为高允、高祐。椿、津之孝友亮节,允之名德,祐之好学,实为魏代闻人。宁能以其门祚方昌,遂引嫌不录。况《北史·阳固传》称,固以讥切聚敛,为王显所嫉,因奏固剩请米麦,免固官,从征硖石。李平奇固勇敢,军中大事,悉与谋之。不云固以贪虐先为李平所弹也。
李延寿书作於唐代,岂亦媚阳休之乎?又云卢同位至仪同,功业显著,不为立传。崔绰位止功曹,本无事迹,乃为首传。夫卢同希元义之旨,多所诛戮,后以义党罢官,不得云功业显著。绰以卑秩见重於高允,称其道德,固当为传独行者所不遗。观卢文诉辞,徒以父位仪同,绰仅功曹,较量官秩之崇卑,争专传附传之荣辱,是亦未足服收也。
盖收恃才轻薄,有惊蛱蝶之称,其德望本不足以服众。又魏、齐世近,著名史籍者并有子孙,孰不欲显荣其祖父。既不能一一如志、遂哗然群起而攻。平心而论,人非南董,岂信其一字无私?但互考诸书,证其所著,亦未甚远於是非。秽史之说,无乃已甚之词乎。李延寿修《北史》,多见馆中坠简,参核异同,每以收书为据。其为《收传论》云:勒成魏籍,婉而有章,繁而不芜,志存实录。其必有所见矣。今魏澹等之书俱佚,而收书终列於正史,殆亦恩怨并尽而后是非乃明欤。,收叙事详赡,而条例未密,多为魏澹所驳正。《北史》不取澹书,而《澹传》存其《叙例》。绝不为掩其所短,则公论也。
《魏书》至宋时已缺二十九卷。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十三经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晋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金史
- 梁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水经注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政书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儒家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太白阴经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扬子法言
- 医家
- 农家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论衡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艺文类聚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西游记
- 红楼梦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鬼神传
- 十二楼
- 三遂平妖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唐摭言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了凡四训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总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