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修背景
清兵入关后,顺治二年四月癸亥,御史赵继鼎奏请编纂《明史》
清代官书中亦不见有关编纂《明史》的诏令,《清世祖实录》中仅见几位总裁于顺治二年五月癸未的上奏,其中言,臣等钦奉圣谕,总裁《明史》,并提出副总裁及编纂人员名单。这种钦奉圣谕,很可能仅是早朝时的口头指示而已。以往论著称顺治二年五月诏修《明史》,表述确实有所不当,准确言之为:顺治二年五月,清廷组成《明史》的编纂人员。得到了清朝廷的认可。其后,大学士冯铨、李建泰、范文程、刚林、祁充格为总裁,操办此事。是年五月,,由总裁提名副总裁和编纂官,并设收掌官七员,满字誊录十员,汉字誊录三十六员, 揭开了清朝官方编纂《明史》的序幕。
康熙四年,重开明史馆,因编纂《清世祖实录》而停止。康熙十八年,以徐元文为监修,开始编纂明史。于乾隆四年最后定稿,进呈刊刻。《明史》是我国历史上官修史书中编纂时间最长的一部。如果从清顺治二年开设明史馆起,到乾隆四年正式由史官向皇帝进呈,前后历时九十四年。假如从康熙十八年正式组织班子编纂编写起至呈稿止,为时也有整整六十年之久。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仪礼
- 孝经
- 孟子
- 谷梁传
- 大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宋书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南史
- 北史
- 梁书
- 辽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高士传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三字经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国语
- 说苑
- 盐铁论
- 三十六计
- 六韬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吴子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棠阴比事
- 天工开物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智囊全集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类书
- 搜神后记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子不语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南游记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刘公案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春秋配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中说
- 知言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