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传·卷二百二十四
◎外戚下
吴益,字叔谦;吴盖,字叔平,都是宪圣皇后的弟弟。吴益在建炎末年因恩荫补官,历迁干办御辇院、带御器械。吴盖在绍兴五年(1135)因恩荫补官,历迁宣赞舍人。皇上与皇后都喜欢翰墨,故而吴益、吴盖兄弟也效法,均有擅长书法的名声。皇后受册封后,皇帝又推恩,吴益被加官为成州团练使,吴盖为文州刺史。皇帝为皇后宅设置大小学教授,命王钅兹担任。因王钅兹通晓经学,善于训导,吴益、吴盖对他十分尊敬。
○孟忠厚 韦渊 钱忱 邢焕 潘永思 吴益(弟盖) 李道 郑兴裔 杨次山
吴益娶秦桧的长孙女为妻,又同王继先互相推荐,故此他们三家的姻亲都做了美官。吴益历官至保康军节度使,加官为太尉、开府仪同三司。开始已经授予节钺,因秦桧的缘故,授给他文学资格,任直秘阁。秦桧献上徽宗的御制,辞去加恩,皇上就特命赏给吴益三品官的服饰,历加他为秘阁修撰,直徽猷阁。因秦桧为提举编修宽恤诏令,又加官吴益为直宝文阁。秦桧去世后,他的儿子秦火喜又向皇上请求,吴益又升为敷文阁待制。中丞汤鹏举说,吴益是庸碌之才,靠的是亲昵的势力,汤鹏举请求削夺吴益的职名,来显示公道。皇上说:“汤鹏举所论十分恳切恰当,但朕在祭奠秦桧时,对秦桧的妻子许诺要保全他全家,现在如果立即罢免他的孙婿,那就有伤圣恩,臣僚们不必再议论。”自此不再升吴益的官职。显仁太后下葬,吴益任攒宫总护使,才升为少保。孝宗即位后,进升为少傅,又进升为太师,被封为太宁郡王。乾道七年(1171),吴益去世,终年四十八岁,谥号“庄简”,追封为卫王。
孟忠厚,字仁仲,隆祐太后兄,追封咸宁郡王彦弼子也。后退居瑶华宫,哲宗恩眷不衰,故忠厚得以仕进。宣和中,官至将作少监。靖康元年,知海州,召权卫尉卿。金人围城,后宫火,出居忠厚家,由是免北迁。金兵退,张邦昌迎后听政,后遣忠厚持书遗康王。王即位,将迎后,授忠厚徽猷阁待制,提举一行事务,寻兼干办奉迎太庙神主事。
吴盖官至宁武军节度使,也历升太尉、开府仪同三司、少保,加封为新兴郡王。乾道二年(1166)去世,终年四十二岁。赠官为太傅,追封为郑王。
帝幸扬州,除显谟阁直学士,台谏交章论列,帝以太后故,难之。后闻,即命易武秩,遂授常德军承宣使,干办皇城司。未几,奉太后幸杭州。苗傅乱平,赵鼎谓张浚曰:"太后复辟,其功甚大,当推恩外家。"浚乃奏忠厚宁远军节度使。寻奉太后幸南昌,归至越,以母忧解职。
吴益的儿子吴琚,熟习吏事,乾道九年,特授予他添差临安府通判,以后历任尚书郎、部使者,转资任镇安军节度使,又因才选,被任命为明州知州兼沿海制置使。宁宗初年,才得到管理祠观的闲职,并得到奉朝请的待遇。不久又任鄂州知州,再次任庆元知府,官至少师,通判江宁府兼留守,去世。孝宗去世时,光宗因病不能主持丧礼,大臣请太后垂帘听政,册立宁宗。吴琚对太后说:“垂帘可以暂时,不可以长久。”太后就在第二天撤帘。吴琚曾出使金国,金人赞赏他的信义。吴琚死后,宋派使臣到金国议和,屡屡不合,金人说南使中只有吴琚的话可信。
顷之,后崩,以祔庙恩,起复镇潼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及后大祥,封信安郡王,充礼仪使,奉太后神御幸温州。绍兴九年,判镇江府,改判明州兼安抚使,改判婺州。既而帝以太后攒会稽,乃命忠厚判绍兴府兼修奉攒宫事,加少保。三梓宫归,充迎护使。及营佑陵,秦桧当为总护使,惮往,乃除忠厚枢密使以代其行。桧与忠厚僚婿也,然心实忌之。山陵事毕,忠厚欲归枢密府,桧讽言路引故事论列,遂判福州。
吴琚的弟弟吴王寿,官至保静军节度使。吴盖的儿子吴王襄,也官至昭化军节度使。
时海寇猖獗,帝忧忠厚不能弭其患,改判建康府,又改判绍兴府。会郊赦加恩,谢表有"本无时才,出为世用"语。中丞詹大方希桧意,论忠厚表辞轻侮,谓今日不足与有为,遂罢为醴泉观使。桧死,召还行在,授保宁军节度使、判平江府,再改判绍兴府,过阙入见,复诏充万寿观使,提举秘书省。二十七年,卒,赠太保。
- 推荐作品:
- 史
- 集
- 诗经
- 尚书
- 周礼
- 仪礼
- 论语
- 尔雅
- 公羊传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白虎通义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明史
- 宋史
- 新唐书
- 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南史
- 梁书
- 陈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通典
- 读通鉴论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围炉夜话
- 孔子家语
- 说苑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潜夫论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孙膑兵法
- 吴子
- 司马法
- 李卫公问对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折狱龟鉴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肘后备急方
- 术数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类书
- 小说家
- 山海经
- 红楼梦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东周列国志
- 老残游记
- 唐传奇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北史演义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释家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宝传
- 道家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庭经
- 太玄经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冰鉴
- 幽梦影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词源
- 词曲
- 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