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传下·明夷
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 君子于行,义不食也。六二之吉,顺以则也。南狩之志,乃大得也。入于左腹,获心意也。箕子之贞,明不可息也。初登于天,照四国也。后入于地,失则也。
《明夷卦》的卦象是离(火)下坤(地)上,离为火,代表光明,为光明入地下之表象,象征着“光明被阻”。君子要能够遵循这个道理去管理民众,即有意不表露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反而能在不知不觉中使民众得到治理。 “君子隐藏退避“是由于坚持道义和原则而不愿再拿这份俸禄了。“六二爻之所以能够获得吉祥,是因为它柔顺而又坚持原则。有到南方征伐巡狩的志向,就会有非常大的收获。“进入左方腹部”,因此能够从内部深刻了解光明受阻的情形。箕子坚守正道,保持自我的行为说明,光明是不会熄灭的,只是暂时受阻碍罢了。“刚开始时升起在天空”,是说它的光明能够普照四方各国;“而后来却堕入地下”,是说它已经因违背正道而丧失了应有的作用,由光明转入了黑暗。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集
- 十三经
- 尚书
- 左传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公羊传
- 谷梁传
- 中庸
- 笠翁对韵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后汉书
- 北史
- 北齐书
- 辽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过江七事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吴船录
- 通典
- 史通
- 传习录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商君书
- 慎子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医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四圣心源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九章算术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灵城精义
- 园冶
- 谱录
- 随园食单
- 鬼谷子
- 千字文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太平御览
- 小说家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鬼神传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海上花列传
- 西汉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白牡丹
- 独异志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心经
- 无量寿经
- 知言
- 僧伽吒经
- 道家
- 阴符经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刘子
- 诗文评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诗人玉屑
- 词曲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