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评价
西汉刘向《别录》:《鲁论语》二十篇,皆孔子弟子记诸善言也。
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东汉王充《论衡·正说篇》:初,孔子孙孔安国以教鲁人扶卿,官至荆州刺史,始曰《论语》。
东汉刘熙《释名·释典艺》:《论语》,记孔子与弟子所语之言也。论,伦也,有伦理也。语,叙也,叙己所欲说也。
西晋傅玄《傅子》:昔仲尼既没,仲弓之徒追论夫子之言,谓之《论语》。
北宋赵普: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北宋邢昺《邢疏》:直言曰言,答述曰语,散则言语可通,故此论夫子之语而谓之善言也。
南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一〇五:‘四子',‘六经'之阶梯;《近思录》,‘四子'之阶梯。
南宋何异孙《十一经问对》:《论语》有弟子记夫子之言者,有夫子答弟子问,有弟子自相答者,又有时人相言者,有臣对君问者,有师弟子对大夫之问者,皆所以讨论文义,故谓之《论语》。
清代邵懿辰 《仪宋堂后记》:明太祖既一海内,其佐刘基 ,以‘四子书'章义试士。行之五百年不改,以至于今。
清代俞樾《春在堂随笔》卷九:余撰《文勤神道碑》,即据其子儒卿等所撰行状,言公年十有一,‘四子书'、‘十三经'皆卒读。
清代薛福成 《选举论中》:常科以待天下占毕之士,试策论;论仍以‘四子'、‘ 五经'命题,特易其体格而已;策则参问古今事。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十三经
- 诗经
- 礼记
- 仪礼
- 论语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子夏易传
- 匡谬正俗
- 正史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南史
- 北史
- 梁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平宋录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英雄记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东京梦华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儒家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弟子规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中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管子
- 商君书
- 慎子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谱录
- 随园食单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墨子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论衡
- 陶庵梦忆
- 权谋残卷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艺文类聚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警世通言
- 西厢记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绿野仙踪
- 新齐谐
- 唐传奇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韩湘子全传
- 荡寇志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僧宝传
- 老子
- 庄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太玄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曾国藩家书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词源
- 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