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邓牧,宋末元初道家学者、思想家。字牧心,号文行,又号九锁山人,世称文行先生,中国南宋末年至元朝前期钱塘人。年十余岁,读《庄》、《列》,悟文法,下笔多仿古作。及壮, 视名利薄之, 遍游方外, 历览名山。 逢寓止, 辄杜门危坐,昼夜唯一食。 可见邓牧少年时, 喜读 《庄子》、《列子》 等先秦道家诸子典籍, 崇尚古代道家学者。他自己在《逆旅壁记》 中也说:余家世相传, 不过书一束。虽不敢谓尽古人能解, 然游公卿, 莫不倒屣;行乡里,莫敢不下车。, 因其对儒教、佛教、道教均持反对态度,故又自号三教外人。在亡国的悲痛中,他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为武器,大胆揭露了封建君主以四海之广,足一夫之用,竭天下之财以自奉,他把天下离乱归罪为封建君主的贪鄙,指出彼所谓君者,非有四目两喙,鳞头而羽臂也,状貌咸与人同,则夫人固可为也。今夺人之所好,聚人之所争,慢藏诲盗,冶容诲淫,欲长治久安,得乎?所以他幻想无君主的社会,主张废有司,去县令,听天下自为治乱安危,,作出了欲为尧舜,莫若使天下无乐乎为君;欲为秦,莫若勿怪盗贼之争天下的结论。对人类社会的乱废缘由,邓牧又认为是由于有道德仁义、文章学问的一介之士不为世所用而致,他认为天地是有常的,日月星辰未尝一日不丽乎天,山河草木未尝一日不著乎地。只有人类社会却偏偏无常,乃在于一介之士常被见废。邓牧的思想,特别是废除君主,去掉有司、县令,听天下自为治乱安危的思想,对后来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有一定的影响。
- 推荐作品:
- 史
- 集
- 周礼
- 孝经
- 尔雅
- 谷梁传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三国志
- 宋史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新五代史
- 金史
- 北齐书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贞观政要
- 奉天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载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庐山记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儒家
- 菜根谭
- 荀子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盐铁论
- 近思录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素书
- 三略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谱录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困学纪闻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隋唐演义
- 孽海花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独异志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北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刘子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幽梦影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