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
一般认为,脍炙人口的寓言体政论散文集——《郁离子》,是刘基对蒙元王朝彻底失望、隐居青田故里而著。《郁离子》作为刘基为天下后世立言的不朽名著,其创作动机与学理体系,吴从善《〈郁离子〉序》称云:夫郁郁,文也;明两,离也;郁离者文明之谓也。非所以自号,其意谓天下后世若用斯言,必可底文明之治耳![23
刘基《郁离子》的寓言体风格可谓牢笼万汇,洞释群疑,辨博奇诡,巧于比喻,而不失乎正。[26
《庄子·齐物论》中有朝三暮四的寓言故事:狙公赋茅,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27
楚有养狙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必部分群狙於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什一以自奉。或不给,则加鞭箠焉。群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则吾何假於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寤。其夕,相与伺狙公之寝,破栅毁柙,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而死。郁离子曰: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觉也,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29
不难看出,庄子笔下的众狙尚未开化,处于蒙昧愚钝状态,狙公与众狙是一种饲养与被饲养的关系;刘基笔下的众狙已经摆脱愚昧,要求获得自由、新生,实即对反抗压迫、造反革命精神的一种肯定。
《庄子·逍遥游》有蟪蛄不知春秋的例子,[30
除却《郁离子》,刘基的众多诗文中也有许多《庄子》痕迹。《杂诗四十一首》中大鹏抟扶摇,斥鷃笑蜉蝣即借用了《庄子·逍遥游》中大鹏、斥鷃与蜉蝣的故事。刘基《樵渔子对》藉隐者之口说明了全身避害的中心问题:贵贱,命也;穷通,时也。是以鷃雀不思霄汉之翔,麋鹿不羡攀援之能,故能全其身。[36
《庄子·应帝王》还有七窍出而浑沌死的故事: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混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窃,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窃,七日而浑沌死。[40
- 推荐作品:
- 子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周礼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笠翁对韵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周书
- 南史
- 金史
- 逸周书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晏子春秋
- 越绝书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通典
- 史评
- 菜根谭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孔子家语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六韬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商君书
- 医家
- 氾胜之书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容斋随笔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水浒传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喻世明言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何典
- 韩湘子全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李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小五义
- 幻中游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列子
- 悟真篇
- 亢仓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诗人玉屑
- 长生殿
- 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