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修身篇·致诸弟·劝弟切勿恃才傲物
四位老弟足下:
吾人为学,最要虚心。尝见朋友中有美材者,往往恃才傲物,动谓人不如已,见乡墨则骂乡墨不通,见会墨则骂会墨不通,既骂房官,又骂主考,未入学者,则骂学院。平心而论,己之所为诗文,实亦无胜人之处;不特无胜人之处,而且有不堪对人之处。只为不肯反求诸己,便都见得人家不是,既骂考官,又骂同考而先得者。傲气既长,终不进功,所以潦倒一生,而无寸进也。
余平生科名极为顺遂,惟小考七次始售。然每次不进,未尝敢出一怨言,但深愧自己试场之诗文太丑而已。至今思之,如芒在背。当时之不敢怨言,诸弟问父亲、叔父及朱尧阶便知。盖场屋之中,只有文丑而侥幸者,断无文佳而埋没者,此一定之理也。
三房十四叔非不勤读,只为傲气太胜,自满自足,遂不能有所成。京城之中,亦多有自满之人,识者见之,发一冷笑而已。又有当名士者,鄙科名为粪土,或好作诗古文,或好讲考据,或好谈理学,嚣嚣然自以为压倒一切矣。自识者观之,彼其所造曾无几何,亦足发一冷笑而已。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诸弟平日皆恂恂退让,第累年小试不售,恐因愤激之久,致生骄惰之气,故特作书戒之。务望细思吾言而深省焉,幸甚幸甚!国藩手草。(道光二十四年十月廿一日)
- 推荐作品:
- 经
- 十三经
- 诗经
- 仪礼
- 谷梁传
- 易经
- 中庸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正史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隋书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明季北略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别史
- 载记
- 越绝书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政书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孙子兵法
- 六韬
- 三略
- 尉缭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园冶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笑林广记
- 论衡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杨家将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林公案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毛公案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日知录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词曲
- 桃花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