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回 众诸侯废挚立尧
众诸侯废挚立尧
话分两头。却说人皇氏朝封有旸谷侯,乃黄神氏之后,名黄冲,发文书,会各路诸侯,兴兵入朝废帝。众诸侯得文书,各起兵,约定七月十五日至帝都取齐。不知是那几路诸侯,听一一说来:
第一路旸谷侯,人皇朝黄神氏之后,姓黄名冲;
第二路汾睢侯,人皇朝巨霛氏之后,姓犹名生;
第三路大鸿侯,人皇朝泰壹氏之后,姓樊名高;
第四路精气侯,人皇朝神民氏之后,姓通名理;
第五路蔽体侯,人皇朝辰放氏之后,姓皮名傅;
第六路群王侯,太昊朝大庭氏之后,姓庭名立;
第七路居阳侯,太昊朝赫胥氏之后,姓葛名重;
第八路利乡侯,太昊朝栗陆氏之后,姓栗名志;
第九路登阳侯,太昊朝柏皇氏之后,姓穆名赤;
第十路能属侯,太昊朝昊英氏之后,姓审名疑;
第十一路青文侯,太昊朝阴康氏后,姓前名嬒;
第十二路武平侯,太昊朝朱襄氏后,姓朱名忽;
第十三路营窘侯,炎帝朝临魁氏后,姓闵名必;
第十四路创制侯,炎帝朝帝来氏后,姓功名物;
第十五路定火侯,炎帝朝帝承氏后,姓木名顺;
第十六路制度侯,炎帝朝帝里氏后,姓克名戏;
第十七路懋德侯,炎帝朝帝明氏后,姓熊名孙;
第十八路起达侯,炎帝朝帝宜氏后,姓王名政;
第十九路天水侯,黄帝朝后土氏后,姓垕名螾;
第二十路定数侯,黄帝朝命荣氏后,姓钟名协。
共天下诸侯二十路,各统人马,或五千,或三千音,带文武官僚俱赶七月十五日于屯丘取齐。是日,众诸侯陆续都到,各相推让坐定,大排筵宴。旸谷侯举杯与众侯曰:“今为挚帝荒淫,重敛民财,不听尧谏,故某发文书告知,会列位同正其罪,幸诸君皆至。先立盟坛,各歃血为誓,来日入朝,务以废立为事,毋得心怀私意,不负黄帝之盛德也。”众侯皆曰:“唯命是从!”肠谷侯令排香案,各歃血誓毕,犒赏三军,复坐畅饮而散。
却说挚帝朝夕于后宫饮宴,醒而复醉,将取来美女百般作乐。左右闻众侯消息,忙传入后宫,帝被酒色迷乱,只是不出治政。次日,众诸侯蜂拥入朝,与尧、八元、文官、百官相见,传令鼓噪打入后官。内臣急奏知,帝大惊曰:“来者是那几路诸侯?”内臣曰:“小臣不知,但见朝堂遍地皆兵,欲打入后宫。”帝曰:“朕御林军何在?”内臣曰:“先逃矣!”帝曰:“尧王、八元今在何处?”内臣曰:“皆在朝堂候主上登殿。”帝见势迫,外又喊声大振,只得别后妃,被龙袍升殿。群臣、诸侯拜舞毕,帝曰:“朕未有召命,卿等至此,有何话说?”众侯齐奏曰:“天下非我主之天下,乃万民之天下也。今主公为君,不恤下民,使臣敛财,荒淫无度,民心皆变。诸侯共议言主不可管摄天下,欲废主上,别立新君,以安万民!”挚帝怒曰:“朕无大过,诸卿何此无礼!废朕,则谁可为万民之主?”众侯奏曰:“为善为恶,无不自知,陛下何必多问!臣等闻先帝皇太后陈锋氏名庆都有赤龙之祥孕,十四月而生尧于丹陵,今有功浩大无所不至,存心天下,加意穷民,以汁为羹,无盐调和,虽以藜藿而食,亦不嫌也,蒲草为席而无缘饰。臣等感戴不尽,今欲立之为君以应民望。”帝曰:“卿等立朕之弟为君,此亦公正。但废朕于何地?”众侯奏曰:“陛下速降旨,宣尧为帝,则天下万民悦服,陛下有国封矣。”
挚帝见势不可为,只得宣尧至殿前,帝曰:“诸侯言朕不德,推卿代朕之位,卿可应天顺人,无负民望!”言罢即脱下龙袍,捧印交尧。尧大惊,俯伏奏曰:“臣等曾谏主上以天下为务,主上不从,至有今日之事。臣德薄无为,不堪为君,请陛下别寻有德者让之!”帝曰:“此非朕意,乃众诸侯公举,必不虚妄,卿其勿辞!”尧再四不从,叩头出血。众诸侯见尧推让不受,齐声喊曰:“今主不德,我等亦为百姓而来,止为废立。今挚帝知时让位,我主何必太谦!”众侯遂皆向前扶起尧帝,披上衮衣,言曰:“国不可一日无君,我主宜速正大位,以安民心。”群臣扶尧帝登龙座,皆呼万岁,欢声满朝。众侯、群臣奏曰:“废无道而立有道,望我主降挚帝于何处发付,即日起行。”尧帝曰:“为人君而荒淫,劳民伤财,本该削职为民,朕念手足之情,封为陶唐侯,容其改过自新。再若有乱国治,二罪俱罚!”挚帝谢恩,即往陶唐而去。挚在位九年。
尧帝命将后宫财物悉分各路诸侯,回国以赈穷民;原各国取来美女,仍命各诸侯带回原籍,令其父母领去择配;将娵訾腹斩首示众,寔豹、阏伯,姑念手足,各罢职为民。重赏群臣,大排筵宴,款待众诸侯、百官,大赦天下。次日,众侯、百官入朝谢宴。不知尧帝为君何如,下回便见。
附纪:此人君废立始也。诸侯群会而行之,则大公至正也。知此意者,其后惟伊尹霍光乎?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仪礼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宋史
- 新唐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南史
- 北史
- 梁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明儒学案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传习录
- 菜根谭
- 三字经
- 荀子
- 围炉夜话
- 说苑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六韬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李卫公问对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扬子法言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渊海子平
- 葬书
- 神峰通考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茶经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墨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聊斋志异
- 儒林外史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镜花缘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十二楼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八义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释家
- 无量寿经
- 中说
- 知言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阴符经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总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