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回 黑风鬼害人终害己 金眼佛杀人被人杀
黑风鬼害人终害己 金眼佛杀人被人杀
话说姜天瑞,用定神法把四位英雄定住。华清风吩咐:去到西跨院,栽上五根柏木桩。把香烛桌案,应用东西预备好了。山人要炼五鬼阴风剑。华云龙立在一旁,竟自不言。杨明说:“好,姓华的,我们可是为你来的。你瞧我等死,这倒不错。”华云龙听杨明这话,他这才说:“祖师爷,你老人家慈悲慈悲罢。这都是我的朋友,你看在我的面上,别杀他们。”华清风说:“华云龙,你还给他等求?你打算他等是你的朋友?你可知在沙土岗,姓雷的他要帮着官人拿你。姓杨的说,他会打暗器,拿石头原是打你,错打了官人。你还在睡里梦里。”杨明一听,心说:“奇怪。我们说的话,老道怎么会知道。真是神仙,未卜先知!”雷鸣是破口大骂。
华清风立刻吩咐,把众人捆着搭着,来到西跨院。见那里栽着五根柏木柱。放着八仙桌。有香炉蜡扦,香烛纸马,五谷粮食,菜根,无根水,黄毛边纸,朱砂白芨笔砚等。一应的东西都预备好了。就把四个人往木桩上一捆。陈亮说:“罢了,没想到今天死在这里。哎呀,应了济公的话了。他老人家说,一个月不可出蓬莱观,要不听话,有性命之忧,他救不了咱们。这都是陆通不听话,连累了咱们几个人。”杨明说:“事已至此,也就不必说了。”雷鸣、陈亮说:“我们两个人死了倒不要紧。上无父母的牵缠,下无妻子的挂碍。孔二哥已然是出了家,死了万事皆休。就是杨大哥死不得,家有白发老娘,绿鬓妻子,未成丁幼儿。你要一死,是母老妻单子幼,无人照顾。”这一句话,勾起杨明心中一阵难过。叹了一声说:“二位贤弟,倒不便提这个了。一则生有处、死有地,阎王造就三更死,谁敢留人到五更。二则你我弟兄,倒是一件乐事。”
陈亮说:“怎么要死倒是乐事呢?”杨明说:“你没瞧见闲书,想当初三国志,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刘关张结义之时说,不愿同年同月同日同时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同时死,尚且不能。现今你我弟兄岂不是同年同月同日同时死么?”正说着话,华清风吩咐:“给我拿过一个瓶来,我可以把他等的阴魂拘来,收在瓶内。”姜天瑞说:“师父,你炼五鬼阴风剑,这是四个人,尚少一个人呢。”华清风一听,豁然大悟,说:“有理有理。山人一时懵懂住了。还少一个人,这不能炼。”姜天瑞说:“今可下山,再找一个人去。”华清风说:“何必找去,你把厨房吃饭那人添上,就得了。”
书中交代:谁在厨房吃饭呢?乃是黑风鬼张荣。原是张荣在树林子等着华云龙去买镖。等到工夫大了,不见华云龙回来。正在心中焦躁,只见杨明、雷鸣、陈亮、孔贵、陆通这五个人,由正北往南跑。张荣大吃一惊,赶紧隐藏起来,生怕杨明瞧见他,必要他的命。自己正在暗中观看,见正南上官人追下华云龙来。雷鸣说:“要帮着官人把华云龙拿住。杨明要拿石于打华云龙。
张荣在暗中听的明明白白。这小子怕被杨明众人瞧见,他先回到古天山来。
一见华清风,提说华云龙之事。要不然,华清风怎么会知道杨明拿石子打华云龙?他又不是神仙,焉能未卜先知?都是张荣说的。此刻张荣正在厨房吃饭,姜天瑞来到厨房说:“张荣。现在祖师爷要炼五鬼阴风剑,少一个人。”
张荣说:“我给下山诓去。”姜天瑞说:“你也不用诓去。祖师爷说了,把你添上就够了。你少活几年罢。”张荣一听,吓的颜色更变,说:“别把我添上呀。”姜天瑞说:“由不了你。”用袍袖一指,张荣不能动转,当时也把张荣搭到西跨院来。张荣口中直央求说:“祖师爷饶命。”杨明一瞧,见是张荣,心中咬牙忿恨。自己一想:“要不是出来找张荣,焉能离家在外,遇见这样的事。”杨明破口大骂,说:“张荣,你这厮,人面兽心。我姓杨的出来,原为找你这小辈报仇。没想到今天在这里会见你。”
张荣只顾央求老道饶命,也不顾杨明骂不骂。张荣直说:“祖师爷爷饶命!”华清风本是个恶人,并不理他。吩咐姜天瑞:“你看我用宝剑挑起来符一烧,抖起来符落到谁头上,你先取谁的人心。”姜天瑞点头答应。华清风把符画好了,往宝剑尖上一粘。口中念念有词,把符点着,用宝剑一挥。这道符正落在黑风鬼张荣的头上。杨明一看,说:“罢了,我只要见着张荣一死,先死在我眼前,我就死在九泉之下也甘心瞑目。”
只听华清风那里吩咐行刑,姜天瑞拿宝剑,照定张荣胸前就是一剑。只听噗哧一响,张荣胸中冒出五股气来,是阴毒损坏狠。冒完了这五股气,血才往外流。姜天瑞用凉水一浇,伸手把人心取出来,一瞧,心中净是小窟窿,都烂了,没有一个好心眼。把人心递给华清风,老道用宝剑将人心一穿,口中念念有词。宝剑一晃,就把张荣的阴魂招了,去装在磁瓶之内。老道说:“急急如律令敕。”用手一指,张荣的阴魂不能出来。清风就把第二道符点着。口中一念咒,用宝剑一抖,这道符落在杨明的头上。杨明说:“三位贤弟,愚兄头里走了。你我弟兄在枉死城见罢。”雷鸣、陈亮瞧着难过,如乱箭穿心一般。华清风吩咐姜天瑞行刑。
杨明把眼睛一闭,牙关一咬,姜天瑞伸手一解杨明的衣服,用宝剑照定杨明胸前就刺,只听噗哧一响,红光崩溅,鲜血直流,姜天瑞的死尸,栽倒在地。
书中交代,姜天瑞拿宝剑杀杨明,怎么他倒被杀死了?书有明笔、暗笔、伏笔、记笔,倒岔笔、惊人笔,这乃是惊人笔。姜天瑞拿宝剑正要刺杨明,焉想到由墙外窜进一人,正是万里飞来陆通。人到棍到,竟把姜天瑞脑袋打碎了。陆通原本是在山下等候杨明,工夫大了,不见杨明回来。傻人也有傻心眼,陆通一想说:“我等杨大哥,回头饿了,怎么办?没地方吃饭。”
正在思想之际,由那里来了个卖馒头的。瞧陆通身高九尺以外,犹如半截黑塔一般。旁边搁着一条铁棍。卖馒头的只打算陆通是打杠子的。吓得颜色更变,说:“大太爷要什么?”陆通把英雄氅往地下一铺说:“爷爷要馒头。”卖馒头的赶紧就数,一五一十全数完了,一百零五个。把馒头搁下,挑起担子就走。陆通说:“回来。”卖馒头人说:“大爷,你还要剥我的衣裳么?”
陆通说:“爷爷给你银子。”掏出一锭有五两,递给卖馒头的。他这才知道陆通是好人。卖馒头的说:“这些馒头用不着这许多银子。”陆通说:“你滚罢。”他才挑起担子走了。陆通瞧着馒头,给风一吹,皮一干裂了口。陆通说:“你乐了,先吃你。”拿起来就吃。再一瞧又裂一个,他说:“你也乐了,该吃你。”自己自言自语说:“他们来了,就够吃的了。”陆通正在说这话,一瞧和尚来了,还同着一个人。济公说:“陆通,你还不瞧瞧去,你杨大哥给人害了,要开膛摘心哪。”陆通说:“真的吗?”和尚说:“真的。”陆通拿起铁棍大氅就往山上跑,馒头抖了一地,也不要了。来到庙界墙,往里一看,墙有八尺高,他身材九尺。探头往里一瞧,果然把杨明捆上。
陆通真急了,蹿进去,手起棍落,竟把姜天瑞打的脑袋崩裂。华清风一看,眼就红了。说:“好一个胆大的囚徒,竟敢把我徒儿打死。”陆通摆棍就跟华清风动手。华清风用手一指,把陆通定住。老道拉出宝剑,照陆通脖颈就是一剑,砍了白印一条,陆通哈哈一笑说:“爷爷身上有金钟罩,就是不告诉你。就把火烧、活埋、开水煮,这三样不告诉你。你不知道。”他本是浑人。说不告诉,全说出来。
老道一听,吩咐童子:“把两捆干柴,将他烧死,给我徒儿报仇。”童子立刻搬了干柴,陆通一瞧,说:“这着真不好了。谁告诉你的?”杨明瞧着,深为太息,说:“陆通是个浑人,肉眼佛心。一世不懂奸滑。怎么会遭这样惨报,可见上天不睁眼。”陆通也是真急了,口中直嚷:师父快来救命!”只听外面答话:“来了。好东西,要烧我徒弟,徒弟不必害怕。”大众睁眼一看,乃是济公,说来搭救众人。不知罗汉爷从何处而来,且看下回分解。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孟子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史记
- 汉书
- 宋史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金史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载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菜根谭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兵家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韩非子
- 管子
- 商君书
- 扬子法言
- 邓析子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难经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撼龙经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南越笔记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东周列国志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济公全传
- 古今谭概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常言道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春秋配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