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老君道教源流
老君道教源流
却说老君者,太上老君也。自混饨开辟,累世化身而来,有诞生之四,迨商汤、周时,分神化气,始寄胎于妙王女八十一岁,暨武丁庚辰二月十五日丑时,降诞于楚之苦县赖乡曲仁里,从母左腋出,生于李树下,指树曰:“此吾姓也”。生时白首,面黄白色,额有参天纹理,日月角悬,长耳短目,鼻纯骨双柱,耳有三漏,美髭须,广额疏齿,方口,足踏地支,手把天干,姓李名耳,字伯阳,号曰老子,又号曰老聃 。
周文王为西伯,召为守藏史。武王时,使为柱下史。成王时,仍为柱下史,遨游西极天竺等诸国。康王时,还归于周,后复遨游开化西域。乃以周王三十三年,驾青牛车,出函谷关。守关令尹喜知之,求得真道。
尹喜,字公文,天水人,初母当妊娠,梦天上降赤纹上身。父喜。生时,但见家中陆地自生莲花遍满。及长,眼有白精,安形,长须垂肩下胸膛,似有天神之貌。少好学,善天文。周康王时为大夫,仰观乾象,见东方有紫气相连,知有圣人当度关而西,乃求为函谷关令。预对关吏孙景曰:“若有形容殊俗,车服舆当过关所遇异常,当物色迹之。”
周王三十三年,七月十二甲子,老君果乘白舆,驾青牛,徐甲为御,欲度关。关吏入白喜。喜曰:“今我得见圣人矣!”即朝服出迎,跪伏叩头。邀之曰:“愿请留神驾。”
老君谢曰:“吾贫贱老拙,居住关东,今往关西,暂往取薪,君何故见留?且告别。”
喜复稽首曰:“大圣岂是取薪人?知圣人当来西游,思慕有日,愿少憩神驾。”
老君曰:“间关道路,闻有古先生,善人无为,永有绵绵,是以身就道。经历关,子何故留耶?”
喜又曰:“今观大圣,神姿迥绝,乃天上之至尊,边吏何足挂齿?愿不见弃,少垂哀悯。”
老君曰:“子何所见而知?”
喜曰:“去冬十月,天圣星西行过昂,自今月朔融风三至,东方真气,伏始龙蛇而西及,此大圣人之征,故知必有圣人度关。”
老君怡然笑曰:“善哉!子既知吾,吾亦已知子矣。子有神通之见,当得度世也。”
喜再拜曰:“敢问大圣姓字,可得闻乎?”
老君曰:“吾姓字渺渺,从劫至此,非可尽说。今姓李,字伯阳。”
喜于是就官舍,设座供养,行弟子礼。老君乃为喜留关下百余日,尽传以却外修真之法。
时老君之御者徐甲,少倾于老君约曰:“愿言钱至关时,当得七百三十万钱。”甲见老君言,道远迫,亟求索钱,老君谓曰:“吾往而取诸国远,当以黄金为值赏你。”甲如约。
及至关,饭青牛于野。老君欲试之,乃以吉祥草化为一美女,行至牧牛之所,欲行以言戏甲。甲惑之,欲留,遂负前约。乃诣关令,讼老君,索佣钱,老君谓甲曰:“汝随我二百余年,汝久应死,吾以太玄生符与汝,所以得生至今日。汝何不念此,而乃讼吾?”言讫,符自甲口中飞出,丹篆如新。甲即成一团白骨。
喜乃为甲叩头,请赦其罪,以求更生,老君复以太玄生符投之,甲即立生。喜乃以钱偿甲而礼遣之。
一日,老君谓喜曰:“吾昔告你古先生者,即吾之身,尝化乎竺乾,今将遂有还乎?无,吾于今游矣!”
喜叩头请侍行。
老君曰:“吾游乎天地之表,游乎冥冥之间,四维八极,上下无际。你欲随吾,焉可得乎?”
喜曰:“入火赴汤,下地上天,灰身没命,愿随大仙。”
老君曰:“汝难,当相合道法当成,虽然受道日浅,未能通神,安得变化随吾之身?汝当清修此道,日久自然即可成道,行化诸国矣。”
于是复以道德五丁言授之,期以千日之外,可寻吾于蜀,青羊之肆也。言讫,耸身空中,坐云华之上,面放五明,身现金光,洞然十方,冉冉丹空光烛,馆舍五色云现,良久乃没。喜目断云霄,涕位纂恋。其日江河泛涨,山川震动,有五色光射天,太微遍及四方。喜遂将老君所说理国修身之法,去奢灭欲之言,叙而编之,为三十六章,名曰《西升经》。喜乃屏绝人事,三年之内,修炼丹汞,凡所授书,悉臻其妙。乃自著书九篇,号《关尹子》。至二十五年,往西蜀,寻青羊之肆。
老君以甲寅部升天,至乙卯岁复从太微宫分身,降生蜀国大官李氏之家。已先敕青龙化生为羊,色如青金,常在听生婴儿之侧,爱玩无数。忽一日失羊,童子寻觅得于市肆。喜至,遍问居人,无青羊肆者。忽见童子牵羊,因自解曰:“既有青羊,复在市肆,圣师所约其在此耶?”因问:“此谁家羊?牵欲何往?”
童子答曰:“我家大人生一子,爱玩此羊。失去两日,儿啼不止。今已复得欲回家。”
喜即嘱曰:“愿为告大人之子云,尹喜至矣!”
童子如其言,入告儿。儿即振衣而起曰:“令喜前来。”
喜入其家,庭宇忽然高大,涌出一莲花之座,见化数丈白金之身,光明如日,顶上回光,建七曜之冠,衣晨精之服,披九色离罗之帔,坐于莲花之上。举家见之俱惊怪。儿曰:“吾老君也。太微是宅,真一为身,太和降精,曜魄为人,主客相因,何乃怪也。”
喜欣喜无量,稽首言曰:“不意今日复奉天颜。”
老君曰:“吾向留子者,以子修世未久,深染恩爱,初受经诀,未克成功,是以待子于此。今子保形炼气,已造真妙,心结紫络,面有神光;金名表于玄圃,玉札系于紫房;气参太极,解形合真矣。”
即命召三界众真,诸天帝君,十方神王,洎诸仙众。顷刻净空而至,各执香花,稽首听命。老君敕五老上市,四极监真,授喜玉册全文,号文始先生,位为无上真人,居二十四天正之上;统领八万仙真,飞腾虚空,参侍龙驾。其家长幼二十余口,即时拔空升天。
至敬王十六年,孔子问道于老聃。老子曰:“良贾深藏若虚,盛德容貌若愚。”
孔子退而叹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龙兴风云之中,吾不知其上下。老子其龙乎?”
烈王三年过秦,秦献公问以历数。遂出散关。赧王九年,复出散关,飞升崑崙。秦时降陕河之滨,号河上公,授道于安期生。汉文帝时,号广成子。文帝好老君之旨,遣使诏问之,公曰:“道尊德贵,非可遥问。”帝即命驾诣之。帝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有四大,王居一也。子虽有道,亦朕民也。不能屈,何乃高乎,朕能使人贫贱富贵,子知之乎?”公乃附掌冉冉在虚空中,如云之驾,去地百余尺而止于玄虚。良久,俯而答曰:“今上不在天,中不类人,下不居地,何民之有?陛下焉能令富贵贫贱乎?”帝乃悟,知是神人,下辇稽首谢礼。授帝《道德经》。
成帝时,降曲阳泉,授于吉《天下真录》。章帝时,授于吉一百八十八戒。安帝时降,授刘赦“罪福新科”。顺帝时降,授天师《三洞经录》。桓帝时,降天台,授万年先《上清大宝》八洞诸经。明帝时,降嵩山,授天师冠注之《新科》等经。唐高祖时,降羊角山,语言善行,唐公授命符。玄宗天宝初,降丹凤门,帝亲享之兴庆宫,上又降语田同秀,以函谷所藏金甲相传。又降语王元真妙真符。宋政和二年,降华阳洞天,授梁先生《加句天童护命经》。盖无世不出,先尘劫而待化,后无极而常存;隐显莫测,变化无穷,普度天人,不可具述。
史云:老子西升之时,五色光贯紫微。昭王令太史占之云:“当有圣人西去,千年之外,声教返北,此西化之兆也。”自昭王甲寅至汉永平,累千年,为续博物志云。唐高祖武德二年,普州人告善行于羊角山,见白衣父老呼善行曰:“为我告唐 天子言,为老君即其祖也。”高祖因立庙,高宗追尊元玄皇帝;明皇为注《道德真经》。
***
宛邱先生者,服制命丸得道。至殷汤之末世,已千余岁。以方传弟姜若春服之,至百年,视之如一十岁童于。彭祖师之,受其方三首。此老君、宛邱之出处,开引道教之源流也。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诗经
- 尚书
- 孝经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笠翁对韵
- 大戴礼记
- 三国志
- 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旧唐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武林旧事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政书
- 史评
- 荀子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葬书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艺术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茶经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墨子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山海经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济公全传
- 古今谭概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荡寇志
- 岭表录异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唐摭言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宝传
- 庄子
- 阴符经
- 黄庭经
- 太玄经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昭明文选
- 冰鉴
- 呻吟语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