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东周列国志》以国家的兴亡成败为主题,致力探讨气运盛衰、人事成败之间转化变迁的因果关系。作者通过人物命运的沉浮,形象地告诉人们,能否注重道义、任用贤能是判断一个国家前途命运的最根本的依据。得民心者得天下。道义是对天意的阐发,天意就是民心。民心存,其政举,民心亡,其政息。
《东周列国志》所叙述的五百多年之间,英雄辈出,群星灿烂,千百年后,虽不乏其人,但这一时期的人和事,在历史上突出、典型,它几乎是后世是非成败的理论源头,更是后人行事为人的标准和榜样。小说通过丰富而生动的故事情节,赞扬了从善如流、赏罚严明、胸怀大度的王侯和忠贞、有勇有谋的将相,也赞扬了那些见义勇为、机智果敢的豪侠。
艺术特色
小说的结构布局主次分明、繁简得当。虽然头绪纷繁,矛盾错综复杂,但来龙去脉交代清楚,不仅整个历史时代的发展变化得到如实的反映,各诸侯国的发展、变化,各国之间的关系,都条分缕析,写得清清楚楚。小说的故事性很强,每个故事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是全书的一部分。许多故事描述得引人入胜,如卫懿公好鹤亡国西门豹乔送河伯妇伍子胥微服过昭关等等。由于小说反映了五六百年的历史,不可能有贯串始终的人物形象,但在不少篇章里,,人物形象描绘得还是相当生动的,如管夷吾的博学奇才、齐小白的王霸之度、鲍叔牙的苦心荐贤等等,又如重耳、伍子胥、介子推、孙膑、庞涓、廉颇、蔺相如、文种、范蠡等等,都写得个性分明。
该小说还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如有齐桓公那样煊赫一时的霸主、周幽王那样昏庸残暴的国君、管仲那样富有谋略的政治家、孙武那样足智多谋的军事家、廉颇那样勇猛善战的武将、荆轲那样视死如归的义士、苏秦那样能言善辩的说客,也有易牙、竖刁那样阴险奸诈的小人。这些人物,既具有春秋战围时期的时代特征,在整个封建社会中又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 推荐作品:
- 史
- 集
- 十三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易经
- 大学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元史
- 魏书
- 南史
- 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陈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传记
- 明儒学案
- 载记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水经注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史评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荀子
- 弟子规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中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素书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法家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农桑辑要
- 黄帝内经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天玉经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茶经
- 杂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论衡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山海经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醒世恒言
- 博物志
- 东周列国志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花月痕
- 常言道
- 南游记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荡寇志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幻中游
- 唐摭言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释家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中说
- 知言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浮生六记
- 日知录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词曲
- 牡丹亭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