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汉书用字
太史公《陈涉世家》:“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又曰:“戍死者固什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叠用七死字,《汉书》因之。《汉书?沟洫志》载贾让《治河策》云:“河从河内北至黎阳为石堤,激使东抵东郡,平刚;又为石堤,使西北抵黎阳、观下;又为石堤,使东北抵东郡津北;又为石堤,使西北抵魏郡昭阳:又为石堤,激使东北。百余里间,河再西三东。”凡五用石堤字,而不为冗复,非后人笔黑畦径所能到也。
西汉太史公司马迁在《 史记?陈涉世家》 中,记载陈胜的话说:“今天,逃跑也是一死,造反也是一死,与其坐着等死,何不为国而死?”又说道;“十个戍边者中,有六七个都逃脱不了死的厄运,况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就得使天下知其大名!”连用了七个‘死”字。《 汉书》 也沿袭它这种用字法,《 汉书? 沟洫志》 记载贾让的《 治河策》 中说:“黄河从河内(今河南武阶)向北流到黎阳(今河南浚县),以此筑起石堤,使黄河折而流向东郡〔 今河南璞阳)的平刚;又筑起石堤,使黄河折而流向黎阳观一带;又筑起石提,使黄河折而流向东郡渡口北;又筑起石堤,使黄河折向西北到魏郡(今河北临漳南)的昭阳;又筑起石提,使黄河折流向东北,百余里内,黄河向西拐了二个弯,向东拐了三个弯,”这段文字共用了五个“石堤”。但并不让人感到重复冗杂,这种文笔不是后人循规蹈矩,如法炮制所能达到的。
- 推荐作品:
- 史
- 集
- 十三经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公羊传
- 易经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史记
- 后汉书
- 明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元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北史
- 梁书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贞观政要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政书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帝范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孙膑兵法
- 将苑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管子
- 慎子
- 折狱龟鉴
- 医家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黄帝内经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渊海子平
- 葬法倒杖
- 艺术
- 古画品录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齐东野语
- 搜神后记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十二楼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夷坚志
- 南北史演义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李公案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独异志
- 小八义
- 春秋配
- 林公案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释家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老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刘子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