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天文部·雷电虹霓
雷【雷神名丰隆】电【电神名缺列】虹霓【一名挈贰,一名天弓,一名蝃蝀】
雷候
仲春之月,雷乃发声,始电。蛰虫咸动,启户始出。仲秋之月,雷始收声,蛰虫坏户。《传》曰:雷八月入地百八十日。
闻雷造墓
三国王裒父仪,以直言忤司马昭,见杀。裒终身未尝西向而坐,示不臣晋也。庐墓悲号,流涕着树,树为之枯。读《诗》至“哀哀父母”则三复呜咽,门人辄废《蓼莪》。母存日,畏雷,殁后,每雷震,即造墓,曰:“裒在此。”
霹雳破倚柱
《世说》:夏侯玄尝倚柱读书,时暴雨,霹雳破所倚柱,衣服焦然,神色无变,读书如故。与《晋纪》诸葛诞事相同。
电光照郊
《世纪》:神农氏之末少昊氏娶附宝,见大电光绕北斗枢星照郊,感附宝孕,二十月生黄帝于寿丘。
雷电遽散
《南唐书》:陆昭符,金陵人,保大中为常州刺史。一日,坐厅事,雷雨猝至,电光如金蛇绕案,吏卒皆震仆,昭符神色自若,抚案叱之,雷电遽散。得铁索,重百斤,徐命举索纳库中。
赤虹化玉
孔子作《春秋》,制《孝经》,书成,告备于天,天乃决郁起白雾摩地,赤虹自上而下,化为黄玉,长者三尺,上有刻文,孔子拜而受之。
天投蜺
汉灵帝时,有黑气堕温德殿中,大如车盖,隆起奋迅,五色,有头,体长十余丈,形貌如龙。上问蔡邕,对曰:“所谓天投蜺也,不见足尾,不得称龙。”占曰:“天子内惑女色,外无忠臣,兵革将起。”
雷州雷
雷州英灵冈,相传雷出于此。《国史补》:雷州春夏多雷,秋日则伏地中,其状如彘,或取而食之。又夜城西南有雷公庙,每岁乡人造雷鼓雷车送入庙中,或以鱼彘同食者,立有霆震。
感雷精
《论衡》曰:“子路感雷精而生,故好事。”
雷神
曹州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颊,鼓其腹则鸣。《史记》:“舜渔于雷泽。”即此。
占虹霓诗
彭友信以贡至京师,遇上微行,占《虹霓》诗二句云:“谁把青红线两条,和云和雨系天腰。”命友信续之,应声曰:“玉皇昨夜銮舆出,万里长空驾彩桥。”上大悦,问其籍,命翌晨候于竹桥,同入朝。友信如言,候久不至,遂入朝。上召问故,以实对。上曰:“此秀才有学有行。”遂授北平布政使。
雷神名
雷,阴阳薄动,生物者也。又黔雷,天上造化神名。电,雷光也,阴阳激耀也。霹雳,雷之急激者。闪电曰雷鞭。唐诗:“雷车电作鞭。”又电神,名列缺。《思玄赋》:“列缺烨其照夜。”
律令
《资暇录》:律令是雷边捷鬼,善走,与雷相疾连,故符咒云:“急急如律令。”
阿香
《搜神记》:永和中,有人暮宿道旁女子家。夜半闻小儿呼:“阿香!官唤汝推雷车。”急骤雷雨。明日视宿家,乃一新冢。
谢仙
《国史》:祥符中,岳州玉仙观为天火所焚,惟留一柱,有“谢仙火”三字,倒书而刻之。何仙姑云:“谢仙,雷部,司掌火。”
雷震而生
陈时,雷州民陈氏获一卵,围及尺余,携归。忽一日,雷震而开,生子,有文在手,曰“雷州”。及长,名文玉,后拜本州刺史,多惠政。没而灵异,立庙以祀。
霹雳斗
齐神武道逢雷雨,前有浮图一所,使薛孤延视之。未至三十步,震烧浮图。薛大声喝杀,绕浮图走,火遂灭。及还,须发皆焦。
雷同
《论语谶》:雷震百里,声相附也,谓言语之符合,如闻雷声之相同也。
冬月必雷
《隋史》:马湖府西,万岁征西南夷过此,镌“雷番山”三字于石。山中草有毒,经过头畜,必笼其口,行人亦必缄默,若或高声,虽冬月必有雷震之应。
暴雷震死
商武乙无道,为偶人,谓之天神。与博不胜,而戮之。为革囊盛血,仰射之,谓之射天。猎于河渭之间,暴雷震死。
假雷击人
《广舆记》:铅山人某,常悦东邻妇某氏,挑之,不从。值其夫寝疾,天大雷雨,乃着花衣为两翼,跃入邻家,奋铁椎杀之,仍跃而出。妇以其夫真遭雷击也。服除,其人遣媒求娶。妇因改适,伉俪甚笃。一日,妇检箱箧,得所谓花衣两翼者,怪其异制。其人笑曰:“当年若非此衣,安得汝为妻!”因叙事始末。妇亦佯笑。俟其出,抱衣诉官,论绞。绞之日,雷大发,身首异处,若肢裂者。
虹霓
虹,蝃蝀也。阴气起而阳气不应则为虹。又音绛,亦螮蝀也。《诗经》:“蝃蝀在东。”霓,屈虹也。《说文》:阴气也。通作“蜺”。《天文志》:“抱珥虹蜺”。一云雄曰虹,雌曰霓。沈约《郊居赋》:“雌霓连蜷”。《西京赋》:“直螮蝀以高居。”又朝西暮东,东晴西雨。
虹绕虹临
《通鉴》:太昊之母履巨人迹,意有动,虹县绕之,因娠而生帝于成纪。少昊,黄帝之子,母曰“螺祖”,感大星如虹,下临华渚之祥而生。
- 推荐作品:
- 史
- 诗经
- 尚书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中庸
- 大学
- 文昌孝经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靖康传信录
- 平宋录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高士传
- 载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史评
- 儒家
- 菜根谭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帝范
- 中论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千字文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论衡
- 夜航船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避暑录话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水浒传
- 西游记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镜花缘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新齐谐
- 十二楼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僧伽吒经
- 老子
- 庄子
- 列子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文始真经
- 总集
- 别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龙川别志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