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一 捷智部·杨修
【原文】
原文
杨修为魏武主簿。时作相国门,始构榱桷。魏武自出看,题门作“活”字,便去。杨见,便令坏之,曰:“门中活,‘阔’字,王正嫌门大也。”
杨修担任曹操的主簿官之时,有次曹操修府邸大门,刚开始搭椽子。曹操从内室走出,察看施工的情形,在门上题了一个“活”字后就离开了。杨修命令人将门拆毁,说:“门中活为‘阔’字,魏王这是嫌门太宽了。”
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众莫能解,次至杨修。修便啖之,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
有人献给曹操一杯乳酪,曹操吃了一点,在盖上写了一个“合”字,给大家看。众人不知道曹操的用意,杨修见后,便拿起杯子喝了一口,说:“曹公教‘人’各喝‘一口’,各位还有什么好迟疑的呢?”
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薹臼”八字。魏武谓修曰:“解否?”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俟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于字为‘好’;薹臼,受五辛之器,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修同,叹曰:“吾才去卿乃三十里。”
杨修有一次随曹操经过曹娥碑,见碑上题有“黄绢幼妇外孙薹臼”八个字。曹操问杨修:“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杨修回答说:“知道。”曹操说:“你先不要说出答案,让我思考一下。”等走了三十里路后,曹操说:“我明白了。”让杨修写下他的答案,杨修写道:“黄绢,是色丝,合为绝字;幼妇,是少女,合为‘妙’字;外孙,是女儿之子,合为‘好’字;薹臼,是受辛之器,合为‘辞’字(辞古字为受辛)。因此是‘绝妙好辞’。”曹操也把自己的答案写下结果。曹操所写的和杨修相同。事后曹操感叹地说:“我的才华与你的相差三十里远。”
操既平汉中,欲讨刘备而不得进,欲守又难为功。护军不知进止,操出教,唯曰:“鸡肋。”外曹莫能晓,杨修曰:“夫鸡肋,食之则无所得,弃之则殊可惜,公归计决矣。”乃私语营中戒装,俄操果班师。
曹操平定汉中之后,想要继续讨伐刘备,却没有办法向前推进;想要坚守汉中,又很难防御得住。将军们也不知道该守还是该战。一天曹操发布命令,只是说:“鸡肋。”外面的官员不知曹操的意思。杨修说:“鸡肋,吃起来没有多少肉,但是扔掉又觉得很可惜,我看曹公已经决定班师回朝了。”于是私下让兵士们整理装备准备回家,不久曹操果然下令班师回朝。
〔评〕德祖聪颖太露,为操所忌,其能免乎?晋、宋人主多与臣下争胜诗、字,故鲍照多累句,僧虔用拙笔,皆以避祸也。
(评译)杨修正是因为聪颖太露,遭到了曹操的忌恨,招致祸难。晋、宋两朝的君主,常常喜欢和大臣在诗词书法上争胜负,因此鲍照的文章中常常会有低俗、累赘的言辞,僧虔写字时也会用拙笔,这都是为了避祸啊!
- 推荐作品:
- 经
- 十三经
- 左传
- 礼记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旧唐书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金史
- 辽史
- 逸周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载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水经注
- 武林旧事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政书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儒家
- 菜根谭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幼学琼林
- 国语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中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素书
- 三略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法家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神相全编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墨子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齐东野语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儒林外史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孽海花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龙城录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小八义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了凡四训
- 知言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列子
- 抱朴子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龙川别志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牡丹亭
- 长生殿
- 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