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百三十三 徐离
历史来源
徐离姓出自嬴姓。周代时,伯益的后人有封国徐离国(在今安徽临淮关一带),春秋时徐离国被楚国所灭,国人遂以原国名命姓,称徐离氏。以地名命姓。春秋时宋国公族后代伯宗在晋国做官,为三郤所害,他的儿子伯州逃到了楚国的徐离(今安徽凤阳东北)定居,他的后代子孙遂以居住地命姓,称徐离氏。
家族名人
徐离春
战国时人,她是历史上有名的丑女。额头前突,双眼下凹,鼻孔向上翻翘,头颇大,发稀少,颈部的喉结比男子的还要大,皮肤黑红。她虽然样子难看,但志向远大,学识渊博。当时执政的齐宣王政治腐败,国事昏暗,性情暴躁,喜欢吹捧。徐离春为了拯救国家,冒着杀头的危险,当面一条条地陈述了齐宣王的劣迹。并指出若再不悬崖勒马,就会城破国亡。齐宣王听后大为感动,把徐离春看作是自己正身、齐家、治国的一面镜子。后来,这位身边美女如云的国王,竟把徐离春封为王后。
徐离昧
汉朝人,是项羽的大将,素与韩信交好。项羽死后,投奔楚王韩信。高祖刘邦得到消息,韩信谋反,同陈平商议,要韩信逮捕徐离昧。有人告诉韩信,如果把徐离昧斩首,去见高祖,自然无患。于是韩信召徐离昧商议,徐离昧说:“高祖不攻打楚国,是因为我在楚国,如果你捕我献媚,今日我死,明日你亡。”说罢,拔剑自刎。韩信带着徐离昧的头去见高祖,高祖即令武士逮捕韩信。韩信说:“狡兔死,良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徐离权
号和谷子,一号真阳子。唐朝人。生而奇异,长相俊美,有一把大胡子,身长8尺余。传说他遇老人授仙诀,又遇华阳真人、上仙王玄甫,传道入崆峒山。后成为八仙之一。民间成为汉徐离。
徐离瑾
字公瑜,宋代庐州合肥人。进士出身,初为简州推官,通判益州。后官德化知县。将嫁女儿时,买回个婢女却是前任知县的女儿,他便与女儿一样嫁了出去。夜里梦见一个穿绿衣的大夫来感谢他,并说:“我向上帝请求,让您的子孙世世代代食俸禄。”仁宗时,官至龙图阁待制,擢开封府推官,出提点两浙刑狱。后徙淮南转运副使,历京西、河东、河北转运使,改江、淮制置发运使。天圣八年三月(1030年),除龙图阁待制权知开封府。未逾月,得疾卒于任。
迁徙分布
复姓“徐离”和单姓“徐”原是一家人,复姓“徐离”居住在一个叫作徐离的地方,即今天的安徽省凤阳一带;而单姓徐源居颍川,在现在的河南省境内。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的记载,徐姓是宋微子的后代。桓公的曾孙伯宗在晋国当官,生了儿子州黎,在楚国当官,食采于徐离,就以徐离为氏,子孙有复姓徐离氏、单姓徐氏。楚国有徐仪,徐建,徐子期,与伯牙为友,项羽的部将有徐离昧,徐离昧子接,单姓徐氏,居于颍川长社。而根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徐离姓是晋国伯宗的后代。伯宗是晋的贤士,因为却氏所潜被杀,伯宗的儿子伯州黎逃奔楚国,邑居于徐离,就是濠州,子孙以邑名为氏。徐离复姓望族居会稽(今江苏省南部及浙江省西部一带)、颖川(今河南省许昌一带地区)。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十三经
- 礼记
- 周礼
- 尔雅
- 公羊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正史
- 汉书
- 宋史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周书
- 梁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五代新说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说苑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兵家
- 素书
- 孙膑兵法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法家
- 管子
- 慎子
- 邓析子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天玉经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谱录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类书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南游记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无量寿经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老子
- 庄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词源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