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卷上·冥度
尺宅从须际至地,部一十三部,位左右东西共二百三十五位。其部分众多,其象类参杂,若定取纹理黑子,则吉凶之理森然难见。要其大只,在于骨法神气,但先相其骨法,观其神气,则贵贱自明矣。凡骨形已见,以手揣而识之者,名为骨法;骨形未见,以眼看而识之者,名为骨气。骨法则止知见定之形,骨气则可见未来之事,是知能辨骨气者玄于法也。神有余者形或不足,形有余者神或不足,或俱有余,或俱不足,亲其骨察其心,则神形可见。盖形丽于骨,而神宅于心。此是其主不必广寿也。经云:心者,形之主,形者,心之器也。神主其心,心主其形,形体端足,魂魄自全,四体屈伸,神精荒散,君臣相合,四支相助,自然之理也。能知神在于心,心能清净,则福自生矣。是故,神稍清,形稍紧者,必为富贵人也;神稍浊,形稍慢者,必知其贫贱也。“《老君之歌》曰:“百劫广修异骨生,骨肉不合神非灵,岳牧旌旗骨上生。先看骨肉不听声,玉柱相成千万兵。次看食地广能平,天仓地库连满城,龙宫日月应天庭,神形清洁君呼名,审神察形自有程,有此骨者身必荣,录在天府仙洞经,天地之内人最灵,直见一生推豪英”。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孟子
- 尔雅
- 谷梁传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宋书
- 元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梁书
- 辽史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传记
- 列女传
- 唐才子传
- 高士传
- 载记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菜根谭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孔子家语
- 说苑
- 近思录
- 中论
- 北溪字义
- 素书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天工开物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神相全编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艺术
- 艺舟双楫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墨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类书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三刻拍案惊奇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绣云阁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朝野佥载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中说
- 僧伽吒经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