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卷上·冥度
尺宅从须际至地,部一十三部,位左右东西共二百三十五位。其部分众多,其象类参杂,若定取纹理黑子,则吉凶之理森然难见。要其大只,在于骨法神气,但先相其骨法,观其神气,则贵贱自明矣。凡骨形已见,以手揣而识之者,名为骨法;骨形未见,以眼看而识之者,名为骨气。骨法则止知见定之形,骨气则可见未来之事,是知能辨骨气者玄于法也。神有余者形或不足,形有余者神或不足,或俱有余,或俱不足,亲其骨察其心,则神形可见。盖形丽于骨,而神宅于心。此是其主不必广寿也。经云:心者,形之主,形者,心之器也。神主其心,心主其形,形体端足,魂魄自全,四体屈伸,神精荒散,君臣相合,四支相助,自然之理也。能知神在于心,心能清净,则福自生矣。是故,神稍清,形稍紧者,必为富贵人也;神稍浊,形稍慢者,必知其贫贱也。“《老君之歌》曰:“百劫广修异骨生,骨肉不合神非灵,岳牧旌旗骨上生。先看骨肉不听声,玉柱相成千万兵。次看食地广能平,天仓地库连满城,龙宫日月应天庭,神形清洁君呼名,审神察形自有程,有此骨者身必荣,录在天府仙洞经,天地之内人最灵,直见一生推豪英”。
- 推荐作品:
- 史
- 诗经
- 左传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尔雅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魏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顺宗实录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政书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春秋繁露
- 北溪字义
- 兵家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将苑
- 尉缭子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伤寒论
- 难经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神相全编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焦氏易林
- 灵城精义
- 艺术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杂家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剪灯新话
- 二刻拍案惊奇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河东记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黄帝四经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诗文评
- 昭明文选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词源
- 词曲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
- 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