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论正官
正官者,乃甲见辛、乙见庚之例。阴阳配合,相制有用,成其道也。故正官为六格之首,止许一位,多则不宜。正官先看月令,然后方看其余。以五行之气,惟月令当时为最,况四柱各管年限,年管十五,失之太早,时管五十后,失之太迟。故只此月令为正,余格例此。甲日生酉月,乙生申巳,丙生子,丁生亥,戊生卯,己生寅,庚生午,辛生寅巳,壬生午未丑,癸生辰巳戌月,皆为正气。官星更天干透出,如甲见辛酉,乙见庚申之例,谓之支藏干透,余位不宜再见,又须日主健旺,得财印两扶,柱中不见伤煞,行运引至官乡,大富大贵命也。大忌刑冲破害、伤官七煞、贪合忘官、劫财分福,为破格。如甲生酉月,见卯为冲、酉为刑、午为破、戌为害、丙为合、乙为劫、丁为伤克、庚为混杂、须是官星纯一,五行和粹,方以正官论。若见前忌柱中,虽有物去之,亦不纯粹,若官星结局,又有财资扶,非行身旺地不发。官止一二,无财有印,身弱无妨,若四柱皆归背禄,宜推岁运向背财官旺地。何如?若财官满目,日主衰弱,不能负荷,徒劳无用,运至财煞旺乡,多染痨瘵,但有七煞行运复遇,便是徒流之命。又曰甲生酉月,辛金正禄,若见丁伤,支中无局,时引归衰败死绝之地,或有制合去之衰绝之火,岂能伤其旺禄。若时引官星临衰败死绝之位,反引丁火归生旺之乡或临煞地,降官失职,祸生无疑。时为归息之地,吉凶全在时消息。日主用神太盛,宜时以节制之;日主用神渐衰,宜时以补助之。柱中虽有凶神,时能节制,亦不能为祸。此看命之要法也。又曰甲生丑月,内有辛金,又值酉时,己是重犯,若天干复透辛多,更行西方,力不胜任,变官为鬼,旺处必倾,多致灾夭,须有合制方吉。若自身乘旺,如甲寅、乙卯等日,更有印生助,官星虽多亦不为害。甲生戌月,虽坐火库,若不成局,无党不能为害。又曰取官星不必专泥月令支辰,或月干,或年日时支干,只一处有,不曾损伤,皆可取用。故经云:明干有气明干取,明干无气暗中取。若明干无气,引归地支,或有助托,运行得地,亦不减月内官星之福。又曰凡论官星,略见一位食神坐实,便能损局,惟月令隐禄,见食却为三奇之贵。大要看官食虚实何如,若官星坐实,合神略虚,随官助贵;合神坐实,官星渐弱,官随合神,谓之贪合忘官。又曰正官格,要行印乡,即是逢官看印,柱中原有印随,官印轻重,日干强弱,以观所以之运,身弱印轻,要补其印,身旺官轻,要补其官,行伤官运即是背禄,行身旺运即是逐马。《三命铃》云:凡禄命身三等官,各禀五行,率以其性推之,如以金为官,职位清峻,多掌刑狱钱谷之任,决断明敏,遇行年太岁在丑为官库。若以木为官主,品秩清高,和俗守慎,遇行年太岁在未为官库。以火为官主,官序炎赫,为性猛烈,用刑惨酷,亦主发歇不常,遇行年太岁在戌为官库。以水为官主,职卑位下,级升序进,谦和得众,矜恤孤寡,亦有道性,遇行年太岁在辰为官库。以土为官主,官序稳当,难侵犯,厚重质直,法令分明,遇行年太岁在辰为官库。凡五行之官,各随其性则吉,若失其性,则主为官不久。西蜀知命者云:凡人年月日时,四干迭相,官印足者,主贵。历观大命,遇两印者颇多,如吕吉甫学士,壬申、己酉、丁巳、庚子,壬与己,庚与丁为官,壬与庚、己与丁为印。又云:看官星,有天官乡,取月干制岁干,如六甲年正月建丙寅,五月庚午,六月辛未,庚辛金能制甲木,戊癸即相带而行,甲癸人在午未,乙丙人在辰巳,丁戊人在寅卯,己庚人在戌亥,辛壬人在申酉,若人遇之,当食天禄,贵处朝伦。有地官乡,取月建制岁干,如岁干是甲乙,属木,七八月见申,属金,金能制木,甲乙人在申酉,丙丁人亥子,戊己人在寅卯,庚辛人在巳午,壬癸人在辰戌丑未,若人遇之,主早承休荫,官序易升。有真官乡,取命前三辰月干与命干合,如丙子人二月生,为命前三辰是辛卯,丙与辛合,故丙子二月生人为真官,中生之类,君子遇之,职居近侍,小人遇之,亦主富豪。如刘行素御史,丙子、辛卯、丙子、辛卯,正合此说。又云:术者以甲见辛为官,不知真五行克纳音为真官,此最紧福坤。干头自见官而得合者为上,有诸神来朝者最佳。如甲寅生,纳音水,得己亥,甲己为真土,是纳音见真五行克也。若不见太岁本干克,但于日月时上见乙庚亦是。若止见庚,谓之偏官,比之全者减力,又不见乙庚,止见乙巳、乙丑、乙酉,余位中多见申,不见申止得三五分力,余仿此。又如己酉、己卯见丁壬,壬子、壬午见乙庚,虽纳音见真五行克为官,奈本干同受克,故不作真官,而作真鬼断之,大小运流年逢之,灾尤重。此亦看官星者所当知。《喜忌篇》云:“五行正官,忌冲刑克破之官。”《五言》云:“有官要有印,无刑足可夸,不为金殿客,也作富豪家。”《秘诀》云:“官星重见,只作煞推,再至官乡,灾非难免,若是太多,制之为福。”古歌云:“正气官星用月支,喜逢财印到年时,破害冲空俱不犯,富贵双全报尔知。”又:“官星不可被刑冲,官煞同来吉变凶,化煞为官方是吉,化官为煞祸重重。”又“官星大抵要身强,身弱须求气旺方,印绶兼行财旺地,无冲伤破是荣昌。”又:“生月官星坐禄乡,日辰生旺福无疆,有财有印无伤破,年少成名坐玉堂。”又:“月逢正禄号真官,不犯刑伤禄最宽,日主兴隆名利显,运逢财印步金銮。”又:“印多官多为贵命,官旺身衰反为病,官多身旺化为财,财旺身衰贫病并。”又:“正官大抵要纯和,四柱无伤掇显科,时上喜逢财健旺,柱中欣见印生多。提纲独遇为真贵,年位重逄乃太多,别处若有煞来混,反为辛苦受奔波。”合诸说,观正官喜忌见矣。
- 推荐作品:
- 经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孝经
- 孟子
- 尔雅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旧唐书
- 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北史
- 梁书
- 辽史
- 陈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明儒学案
- 载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史通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帝范
- 北溪字义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将苑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墨子
- 百家姓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名贤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河东记
- 幻中游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
- 古诗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