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官煞去留杂论
《喜忌篇》云:煞官混杂类,有去官留煞,亦有去煞留官。盖言柱中官星七煞交差,月上见官时上见煞,或月上见煞时上见官,或四柱叠见,有物去官留煞者,即以偏官论,有物去煞留官者,即以正官论。凡看去留,要详柱中官煞孰重孰轻,天干透者易去,月支所藏者难去,须伤官食神去官煞之物众而有力,方才去得。五阳日食神,能去煞,又能留官;五阳日伤官,但能去官,不能留煞,必须得羊刃合,方成去官留煞。假如甲日生人,甲以辛为官,庚为煞,若官重煞轻,得丙食一位,克去庚金,与辛相合,此谓去煞留官,有情而贵;若煞重官轻,得丁火伤官,克去辛金,再得乙木羊刃,与庚相合,此谓去官留煞,有情而贵。五阴日食神,能去煞却不能留官,日主自能留之,五阴日伤官,能去官又能留煞。假如乙日生人,以庚为官,辛为煞,若官重煞轻,得丁食一位,克去辛煞,则乙与庚合,此谓去煞留官,有情而贵;若煞重官轻,得丙火伤官,克去庚金,来合辛金,此谓去官留煞,有情而贵。《元理赋》云:去煞留官当论贵,去官留煞主威权。又曰官星七煞交差,却有合煞为贵,此之谓也。合煞有二义,有合去合来,合来是去官留煞,合去是去煞留官。假令六甲生人,透辛正官,又透庚七煞,是官煞交差,柱中却有乙木合庚七煞,有丁火克辛官星,此是去官留煞。假令六己生人,透出甲正官,又透乙七煞,是官煞交差,柱中却有庚克甲正官,来合乙七煞,是去官留煞。上是羊刃合煞,此是伤官合煞。又如甲以辛酉为官,庚申为煞,若甲申日以申为煞,又有酉为官,缘申乃水长生之地,煞化印生助甲木,柱中虽有酉金,却有午丁字伤克,去官留煞,值此主生平心志巧妙,不受福德,不信任他人,常劳役自己。又如六庚生人,柱透丙煞,又透丁官,是官煞交差,若柱有壬克丙,又来合丁,是去煞留官。赋云:合官星不为贵,合七煞不为凶。盖言合官是柱中闲神合去官星,所以不为贵,合煞是柱中闲神与七煞合,所以合官忘贵,合煞忘贱。若日主干支与官煞合,则为合官为贵,合煞为贱。经曰:官煞两停,喜者存之,憎者去之。盖言柱中正官七煞,两均相停,有物生扶会和者,其力专,宜存而留之,有物破损伤害者,其力散,宜弃而去之,官星有生扶,煞星有破害,则去煞留官,反是则去官留煞。若两停俱无扶合,而有破害,当斟酌柱中有力一字为用神,若是吉神,则以吉论。若两停俱有扶合,而无破害,即是官煞混杂,反为贫贱。又曰:年月日时,或有四位官四位煞,当以明者用之,藏者舍之,明见官则存其官,明见煞则存其煞,宜仔细分别,若两停无轻重,察其生助向时者用之,背时无助者弃之,去留不清,乃为混杂。如甲生七月上旬,为煞得令,纵有丙火,亦不能去。又曰:去留二格,最宜身旺,若身果旺,虽无物去煞,亦能化煞为官。如甲见庚为煞,甲坐寅禄,旺,甲木自抱火气制煞,不须再见丙丁,如甲生秋令,却要丙丁制之,柱原无制,运到制地方发。又曰:地支天干合多,亦云贪合忘官。盖言日主天元,地支人元,与当生岁月时中干支,明暗重重相合,有情贪恋,合神虽有官星,则财来盗气,官来克身,反为不利,官将不成,财将不遂,故曰贪合忘官。大抵凶神有物合去,则反凶为吉,吉神有物合去,则反吉为凶,吉凶神煞,看局中喜忌何神,不可执一论。《奥旨赋》云:阳日食神暗合官星,阴日食神窃侵印绶。观此则知四柱无官印则喜食神,有官印则忌食神。又曰:贪合忘煞忘官。如六癸生人,干头透出己字为煞,再透甲字是己家合神,合去己字,不为煞矣,此谓贪合忘煞。如庚申、甲申、甲子、乙亥,年上庚字伤甲,得亥上乙字合庚去煞,奈月令又有申,不清二申,煞重不能尽合,所以只为吏命。又如六壬生人,干头透己字为官,再见申透,是己家合神合去己字,不为官星,此谓贪合忘官。如辛丑、丙申、甲戌、己巳,甲日透出辛字,正是官星,奈因丙火合去,所以发贵不清。诀云:壬水相逢阳土时,心怀忿怒起争非,忽然癸水来相助,合住凶顽不见威。此贪合忘煞例。又云:壬逢己土欲为官,蓦被青阳起讼端,引诱合将真贵去,致令受挫万千般。此贪合忘官例。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左传
- 论语
- 尔雅
- 易经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匡谬正俗
- 正史
- 三国志
- 明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逸周书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九州春秋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江南野史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儒家
- 菜根谭
- 三字经
- 荀子
- 幼学琼林
- 说苑
- 盐铁论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六韬
- 三略
- 吴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棋经十三篇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艺文类聚
- 小说家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白牡丹
- 独异志
- 唐摭言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释家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僧宝传
- 抱朴子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刘子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日知录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词曲
- 桃花扇
- 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