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壮数多少;灸法;炷火先后
壮数多少
《千金》云:“凡言壮数者,若丁壮病根深笃,可倍于方数,老少羸弱可减半。扁鹊灸法,有至三五百壮、千壮,此亦太过。曹氏灸法,有百壮,有五十壮。《小品》诸方亦然。惟《明堂本经》云:「针入六分,灸三壮。」更无余论。故后人不准,惟以病之轻重而增损之。”
凡灸头项,止于七壮,积至七七壮止。
《铜人》治风,灸上星、前顶、百会,至二百壮,腹背灸五百壮。若鸠尾、巨阙,亦不宜多灸,灸多则四肢细而无力。《千金方》于足三里穴,乃云多至三百壮。心俞禁灸。若中风则急灸至百壮。皆视其病之轻重而用之,不可泥一说,而不通其变也。
灸法
《千金方》云:“凡灸法,坐点穴,则坐灸;卧点穴,则卧灸;立点穴,则立灸,须四体平直,毋令倾侧。若倾侧穴不正,徒破好肉耳。”
《明堂》云:“须得身体平直,毋令蜷缩,坐点毋令俯仰,立点毋令倾侧。”
炷火先后
《资生》云:“凡灸当先阳后阴,言从头向左而渐下,次从头向右而渐下,先上后下。”
《明堂》云:“先灸上,后灸下,先灸少,后灸多,皆宜审之。”王节斋曰:“灸火须自上而下,不可先灸下,后灸上。”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集
- 十三经
- 左传
- 仪礼
- 孟子
- 尔雅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新唐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周书
- 梁书
- 辽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传记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史通
- 儒家
- 菜根谭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孙子兵法
- 吴子
- 尉缭子
- 李卫公问对
- 便宜十六策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法家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齐民要术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术数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舟双楫
- 书目答问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论衡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绿野仙踪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雷峰塔奇传
- 后汉演义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僧伽吒经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文始真经
- 尹文子
- 总集
- 别集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词曲
- 牡丹亭
- 桃花扇
- 长生殿
- 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