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腑方·胃腑脉论第一
(论一首)
论曰∶胃腑者,主脾也。口唇者,是其候也。脾合气于胃,胃者水谷之腑也。号仓库守内啬吏,重二斤十四两。迂曲屈伸长二尺六寸,大一尺五寸,径五寸。受水谷三斗五升。其中当留谷二斗,水一斗五升。广 大颈张胸,五谷乃容而满,上焦泄气出其精微,剽悍滑疾下焦下溉泄诸小肠。此肠胃所受水谷之数也。平人则不然,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满更虚。气得上下,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故神者水谷精气也。五脏不足调于胃,故肠胃之中,当留谷二斗四升,水一斗一升,故人一日再至后(《甲乙》作圊),后二升半,一日中五升,七日五七三斗五升,而留水谷尽。故平人不饮不食七日而死者,水谷精气津液皆尽,故七日而死矣。
右手关上阳绝者,无胃脉也。若吞酸头痛胃中有冷,刺足太阴治阴,在足大趾本节后一寸。
右手关上阳实者,胃实也。若肠中伏伏(一作幅幅)不思食,得食不能消,刺足阳明治阳,在足上动脉。脉浮而芤,浮则为阳,芤则为阴。浮芤相搏,胃气生热,其阳则绝。
趺阳脉浮大者,此胃家微虚烦。圊必日再行,动作头痛重热气朝者属胃。
胃脉搏坚而长,其色赤,当病折髀。其软而散者,当病食痹。髀痛病先发于胃,胀满五日之肾,少腹腰脊痛,胫酸。三日之膀胱,背膂筋痛,小便闭。五日上之心脾,心痛闭塞不通,身痛体重(《灵枢》云∶上之心),三日不已死。冬夜半后,夏日 。
胃病者,腹 胀,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饮食不下,下取三里。
饮食不下膈塞不通,邪在胃脘。在上脘则抑而刺之。在下脘则散而去之。
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
胃疟令人旦病也,善饥而不能食,食而支满腹大,刺足阳明太阴,横脉出血。
胃中有癖食冷物者,痛不能食,食热则能食,脾前受病移于胃,脾咳不已,呕吐长虫。
厥气客于胃,则梦饮食。
诊得胃脉病形何如?曰∶胃脉实则胀,虚则泄。脾应肉 ,肉 坚大者胃浓。肉 么者胃薄。肉 小而么者胃不坚。肉 不称其身者胃下,胃下者脘约。肉 不坚者胃缓。肉 无小果累标紧者胃急。肉 多小果累者胃结,胃结者,胃上脘约不利。
扁鹊云∶足太阴与阳明为表里,脾胃若病实,则伤热,热则引水浆常渴。虚则伤寒,寒则苦饥常痛。发于风水,其根在胃,先从四肢起,腹满大,通身肿。(方见治水篇中。
胃绝不治五日死,何以知之?舌肿,溺血,大便赤泄。
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 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
其廉,下足跗,入中趾内间。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以下入中趾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趾间,出其端也。
是动则病凄凄振寒,善伸数欠,颜黑。病至KT 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心动欲独闭是主血所生病者,狂疟温淫,汗出鼽衄,口 唇紧,颈肿喉痹,大腹水肿,膝膑肿痛,循膺乳气街股伏兔 外廉足跗上皆痛,中趾不用。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溺色黄,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 ,胃中寒则胀满。盛者则人迎大三倍于寸口,虚者则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 推荐作品:
- 史
- 集
-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尔雅
- 公羊传
- 易经
- 笠翁对韵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正史
- 明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旧五代史
- 梁书
- 陈书
- 南齐书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杂史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帝范
- 潜夫论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李卫公问对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法家
- 管子
- 慎子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神农本草经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葬书
- 神峰通考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茶经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宣室志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三刻拍案惊奇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文子
- 刘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长生殿
- 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