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腑方·噎塞第六
(论一首 方三十五首)
五噎丸
治胸中久寒呕逆逆气,饮食不下,结气不消方(《古今录验》云∶五噎者,气噎、忧噎、劳噎、食噎、思噎。气噎者,心悸,上下不通,噫哕不彻,胸胁苦痛。忧噎者,天阴苦厥逆,心下悸动,手足逆冷。劳噎者,苦气膈,胁下支满,胸中填塞,手足逆冷,不能自温。食噎者恚嗔怒,寒气上入胸胁所致也。)
干姜 川椒 食茱萸 桂心 人参(各五分) 细辛 白术 茯苓 附子(各四分) 橘皮(六?
上十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三丸,日三。不止,稍加至十丸。
又方 治五种之气皆令人噎方。
人参 半夏 桂心 防风(一作防葵) 小草 附子 细辛 甘草(各二两) 紫菀 干姜 食茱萸 芍药 乌头(各六分) 枳实(三两)
上十四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五丸,日三。不止,加至十五丸。乌头与半夏相反,但去一味合之。
竹皮汤
治噎声不出方。
竹皮(一用竹叶) 细辛(各二两) 甘草 生姜 通草 人参 茯苓 桂心 麻黄 五味子(各一两)
上十味 咀,以水一斗,煮竹皮减二升,去竹皮下药,煮取三升,分三服。
干姜汤
治饮食辄噎方(《集验》名半夏汤)。
干姜 石膏(各四两) 人参 桂心 栝蒌根(《集验》作桔梗各二两) 甘草(一两)半夏 小麦(各一升) 吴茱萸(二升) 赤小豆(三十粒)
上十味 咀,以酒五升,水一斗,煮枣二十枚,去滓合煮,取三升,分三服。
通气汤
治胸满气噎方。
半夏(八两) 生姜(六两) 桂心(三两) 大枣(三十枚)
上四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五服,日三,夜二。
羚羊角汤
治气噎不通,不得食方。
羚羊角 通草 橘皮(各二两) 吴茱萸 浓朴 干姜(各三两) 乌头(五枚)
上七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
又方 杏仁 桂心(各三两)
上二味为末,蜜丸如枣大,稍稍咽之。临食先含弥佳。
治卒噎方∶
满口着蜜食之即下。
又方 刮舂杵头细糠,含之即下,神验。
治诸噎方∶
常食干粳米饭即不噎。
又方 末火炭蜜丸如弹子大,含,少少咽即下。
又方 老牛涎如枣核大,纳水中饮之,终身不复噎。
论曰∶凡疗病者,皆以其类。至如治 之法,岂宜以鸬 治骨 ,狸虎治鱼 ?至于竹篾?
治诸 方∶
以鹿筋渍令濡,合而索之,大如弹丸,以线系,持筋端吞之入喉,推至 处,徐徐引之,着筋出。
又方 以竹篾刮令滑净绵裹,纳咽中,令至 处,可进退引之, 即随出。
又方 用绵二两,以蜜煎使热,外敷 所在处,灼瓠以熨绵上。若故未出,复煮一段绵代用,并以皂荚屑少少吹鼻中,使得嚏 出。
又方 薤白,煮令半熟,小嚼之。以线系薤中央,捉线吞薤下喉至 处牵引, 即出矣治 咽方∶
虎骨末或狸骨,服方寸匕又方 服瞿麦末方寸匕。
治鱼骨 方∶
鸬 屎,服方寸匕。
又方 服橘皮汤。
又方 服沙糖水。
又方 鱼网烧灰,服方寸匕。(《必效方》云∶取鱼网覆头,立下)。
治骨鲠在喉,众治不出方∶
取饴糖,丸如鸡子黄大,吞之,不去更吞。渐大作丸,可至十丸。
又方 烧虎野狼屎服之。
又方 吞猪膏如鸡子,不瘥更吞。
治食中吞发,咽不去绕喉方∶
取乱发烧灰,酒服一钱匕。
治吞钱方∶
艾蒿五两,以水五升,煮取一升,顿服即下。
又方 服蜜二升即出。
又方 末火炭,酒服方寸匕,水服亦得。
治吞金银钗环方∶
白糖二斤,一顿渐渐食之,多食亦佳。
误吞环及指 方∶
烧雁毛二七枚末,服之。鹅羽亦得。
误吞钗方∶
曝韭令萎,蒸熟勿切,食一束即出。或生麦叶筋缕如韭法,皆可用,但力意多食自消。
误吞铜铁方∶
烧铜弩牙令赤,纳酒中,饮之立愈。
误吞钉针及箭镞方∶
但多食猪脂肥肉令饱,自裹出。
误吞针方∶
取悬针磁石末,饮服方寸匕即下(《古今录验》云∶吞针在喉中,而服磁末入腹。若含磁石于口中,吸针而出)。
- 推荐作品:
- 经
- 集
-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明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梁书
- 陈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六国春秋
- 载记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大唐西域记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政书
- 史评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三字经
- 荀子
- 幼学琼林
- 国语
- 说苑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兵法二十四篇
- 历代兵制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商君书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齐民要术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食疗本草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渊海子平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百家姓
- 梦溪笔谈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风俗演义
- 类书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儒林外史
- 封神演义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狄公案
- 北游记
- 何典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雷峰塔奇传
- 李公案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小八义
- 林公案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释家
- 心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曾国藩家书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