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方·疳湿痢第九
(论二首 方十首)
论曰∶凡疳湿之病,皆由暑月多食肥浓油腻,取冷眠睡之所得也。礼云∶君子盛暑之月,薄滋味、无食肥浓煮饼,此时不利人也。养生者宜深戒之,不尔,多患疳湿耳。
凡所患处,或着口断咽喉,下部疳与月蚀,并不痛,令人不觉。其治以五月五日虾蟆、角蒿、救月木、寒食泔淀,但得一事单用之,烧作灰,和腊月猪脂敷之,随手便瘥,极须慎口味。凡疳慎盐酱醋酥油枣等一切皆忌,惟白饭、豉、苜蓿、苦苣、芜青不在禁限。
凡吹药入下部,没中指许深即止。
治疳湿下黑,医不能治垂死者方∶
髑髅灰 熏黄 朱砂 青黛 石盐 矾石 丁香 麝香 莨菪子 栀子 铁衣 破故 靴底灰 干姜 细辛 干虾蟆 菖蒲 葶苈 芥子 土瓜根 蜀椒(各等分)
上二十味治,下筛,以竹筒吹杏仁大、着大孔中,所有患疳疮上悉敷之,其丁香、麝香别捣,着药中合之。
一方有寒食泔淀,救月木、楸叶为二十三味,若病大者,用灌方如下∶
麝香 丁香 甘草 犀角(各三分)
上四味治,下筛,和以盐,蜀椒各三合,豉二合,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纳四味散合,分作二份,灌大孔,旦一灌,酉一灌之,凡久下一月不瘥。成疳候大孔必宽者,以此主之。
治疳湿久下痢赤白百疗不瘥者方∶
兔头骨 蛇头 菥 子 故绯(并作灰) 狸骨 蜣螂 百草(五月五日收者) 倒挂草 青黛 晚蚕蛾 青矾 丁香 蝎虫屎 床中桄木 麝香 苦参 黄柏 干姜 角蒿 朱砂印成盐 救月木
上二十九味治,下筛,以筒子纳下部吹着。日一二度。
治疳湿不能食身重心热脚冷百节疼痛方∶
黄芩 芍药 苦参 甘草 当归 蜀椒 甘松(一作甘淀) 青黛 熏黄 豉(各二两)东引桃根 葱白(各一握) 盐(一合) 麝香(半两) 猪胆(二枚)
上十五味 咀,以水一斗八升煮取四升,分为二份,一度灌一份,候汤温如人体,然后着麝香,猪胆即灌,灌了作葱豉粥食之,后日更将一份如前灌之,七日忌生冷毒物等,但是油腻酱乳醋忌三十日大佳。
治疳蚀人诸处,但是赤血痢久不瘥,立着即瘥秘方∶
干虾蟆(五月五日收者一枚 作灰末) 人屎灰(一作发灰) 金银土埚(各五两) 麝香(一分)
上五味治,下筛,敷疮上即瘥。三七日忌如前,痢者吹下部。
治疳痢不止方∶
苦参 甘草 熏黄(各二两) 豉(一升半) 葱白(五茎) 蜀椒(三十粒)
上六味,以苦参等三物各捣下筛,以水五升煮葱白、椒、豉取三升,以三指撮苦参末等各一撮纳汁中,候冷暖如人体,先饮少许豉汁,食一口饭,乃侧卧徐徐灌之讫,多时卧不出为佳。大急,乃出之于净地,当有疳湿虫如白马尾状,头黑是其效也。其重者,肛大难瘥。
当取桃枝绵裹头,以前件汁,适寒温烙之,须近脊一上三十度烙之乃瘥神验。
又方 崔氏曰∶晋代之地多五疳,蚀人五脏,通见脊骨下脓血,手足烦疼。四肢无力,夜卧烦躁不安,面失血色,肩胛疼,面与手足皆有浮气或下血,乃死治之之方。
雄黄 青葙(各二两) 苦参(三两) 矾石 雌黄 铁衣 藜芦(各一两) 麝香(二分,另上八味治,下筛,以竹管纳大孔中酸枣许,吹纳下部中,日一,不过三度,小儿以大豆许,此方极救死。
又方 大麻子 胡麻(各一升半)
上二味并熬,令黄瓦瓶,泥表上,浓一寸,待泥干,纳大麻等令满,以四五枚苇管插口中,密泥之,掘地作灶,倒立灶口,底着瓦器承之,密填灶孔中,地平聚炭瓶四面,着墼垒之,日没放火烧至明旦开取,适寒温灌疳湿者下部中一合,寻觉咽中有药气为佳,亦不得过多,多则伤人,隔日一灌,重者再三灌之,从旦灌至日夕,极觉体中乏力,勿怪也。非但治疳湿,凡百异同疮疥癣并洗涂之。
论曰∶凡日月蚀时,忌食饮,腹中生 虫,及房室生子不具足,必患月蚀疮,亦不得与儿?
治月蚀恶疮息肉方∶
硫黄 茹 斑蝥(各等分)
上三味治,下筛,敷疮上,干者以猪脂和敷之,日三夜一。
又方 地榆根 蔷薇根 吴茱萸根(各三两)
上三味治,下筛,以盐汤洗疮敷之,日三。
八物茜根汤
凡下血者是蛊也,以此治之(方见后二十六卷蛊毒门)。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周礼
- 仪礼
- 论语
- 孟子
- 易经
- 中庸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金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传记
- 晏子春秋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儒家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三十六计
- 素书
- 百战奇法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慎子
- 棠阴比事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洗冤集录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天玉经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茶经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笑林广记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齐东野语
- 小说家
- 山海经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十二楼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释家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神仙传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诗人玉屑
- 词曲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