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论·论诊候第四
夫欲理病,先察其源,候其病机。五脏未虚,六腑未竭,血脉未乱,精神未散,服药必活。若病已成,可得半愈。病势已过,命将难全。
夫诊候之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均,气血未乱,精取其脉,知其逆顺,非其时不用也。深察三部九候而明告之,古之善为医者,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又曰上医听声,中医察色,下医诊脉。又曰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若不加心用意,于事混淆,即病者难以救矣。
何谓三部?寸关尺也。上部为天,肺也;中部为人,脾也;下部为地,肾也。何谓九候?部各有三,合为九候。上部天,两额动脉,主头角之气也;上部地,两颊动脉,主口齿之气也;上部人,耳前动脉,主耳目之气也。中部天,手太阴,肺之气也;中部地,手阳明,胸中之气也;中部人,手少阴,心之气也。下部天,足厥阴,肝之气也;下部地,足少阴,肾之气也;下部人,足太阴,脾之气也。合为九候。
夫形盛脉细,少气不足以息者死;形瘦脉大,胸中多气者死;形气相得者生;三五不调者病;三部九候皆相失者死。愚医不通三部九候,及四时之经,或用汤药倒错,针灸失度,顺方治病,更增他疾,遂致灭亡。哀哉蒸民,枉死者半,可谓世无良医。为其解释经说,地水火风,和合成人。凡人火气不调,举身蒸热;风气不调,全身强直,诸毛孔闭塞;水气不调,身体浮肿,气满喘粗;土气不调,四肢不举,言无音声。火去则身冷,风止则气绝,水竭则无血,土散则身裂,然愚医不思脉道,反治其病,使脏中五行共相克切,如火炽燃,重加其油,不可不慎。凡四气合德,四神安和,一气不调,百一病生。四神动作,四百四病同时俱发。又云∶一百一病,不治自愈;一百一病,须治而愈;一百一病,难治难愈;一百一病,真死不治。
张仲景曰∶欲疗诸病,当先以汤荡涤五脏六腑,开通诸脉,治道阴阳,破散邪气,润泽枯朽,悦人皮肤,益人气血。水能净万物,故用汤也。若四肢病久,风冷发动,次当用散。
散能逐邪,风气湿痹,表里移走,居无常处者,散当平之。次当用丸,丸药者,能逐风冷,破积聚,消诸坚癖,进饮食,调和荣卫,能参合而行之者,可谓上工,故曰医者意也。又曰∶
不须汗而强汗之者,出其津液,枯竭而死。须汗而不与汗之者,使诸毛孔闭塞,令人闷绝而死。又不须下而强下之者,令人开肠,洞泄不禁而死;须下而不与下之者,使人心内懊 ,胀满烦乱,浮肿而死。又不须灸而强与灸者,令人火邪入腹,干错五脏,重加其烦而死。
灸而不与灸之者,令人冷结重凝,久而弥固,气上冲心,无地消散,病笃而死。
黄帝问曰∶淫邪泮衍奈何?岐伯对曰∶正邪从外袭内,而未有定舍,及淫于脏,不得定处,与荣卫俱行,而与魂魄飞扬,使人卧不得安而喜梦也。凡气淫于腑,则有余于外,不足于内;气淫于脏,则有余于内,不足于外。问曰∶有余、不足有形乎?对曰∶阴盛则梦涉大水而恐惧,阳盛则梦蹈大火而燔灼,阴阳俱盛则梦相杀毁伤;上盛则梦飞扬,下盛则梦堕坠;甚饱则梦与(巢源云∶梦行)甚饥则梦取(巢源云∶梦卧);肝气盛则梦怒,肺气盛则梦恐惧、哭泣,心气盛则梦喜笑及恐畏,脾气盛则梦歌乐、体重、手足不举,肾气盛则梦腰脊两解而不属。凡此十二盛者,至而泻之立已。厥气客于心,则梦见丘山烟火;客于肺,则梦飞扬,见金铁之器奇物;客于肝,则梦见山林树木;客于脾,则梦见丘陵大泽,坏屋风雨;客于肾,则梦见临渊,没居水中;客于膀胱,则梦见游行;客于胃,则梦见饮食;客于大肠,则梦见田野;客于小肠,则梦见聚邑、街衢;客于胆,则梦见斗讼、自刳;客于阴器,则梦交接斗内;客于项,则梦见斩首;客于胯,则梦见行走而不能前进,及池渠阱 中居;客于股,则梦见礼节拜跪;客于胞 ,则梦见溲溺便利。凡此十五不足者,至而补之立已。
善诊候者,亦可深思此意,乃尽善尽美矣。
《史记》曰∶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生候尚存,形色未改,病未入腠理,针药及时,能将节调理,委以良医,病无不愈。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集
- 十三经
- 尚书
- 左传
- 周礼
- 仪礼
- 孟子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明史
- 宋史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南史
- 辽史
- 南齐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别史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史通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尉缭子
- 乾坤大略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邓析子
- 农家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葬书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笑林广记
- 论衡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官场现形记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鬼神传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南游记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大唐新语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道家
- 老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诗文评
- 总集
- 昭明文选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曲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