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十 灵枢·寒热
黄帝问于岐伯曰:寒热瘰疬在于颈腋者,皆何气使生?
黄帝问岐伯道:发寒、发热的瘰疬症,多发生在颈部和腋下,这是为什么呢?
岐伯曰:此皆鼠瘘寒热之毒气也,留于脉而不去者也。
岐伯回答说:这些都属于鼠瘘病的寒热毒气稽留在经脉,不能消除的结果。
黄帝曰:去之奈何?
黄帝问:这种病能消除吗?
岐伯曰:鼠瘘之本,皆在于脏,其末上出于颈腋之间,其浮于脉中,而未内着于肌肉,而外为脓血者,易去也。
岐伯答道:鼠瘘病的本部在内脏,其标部循经脉上出于颈项和腋下。如果毒气浮于经脉之中而尚未内入附着于肌肉,只是外部化为脓血的 瘰疬症,容易除去。
黄帝曰:去之奈何?
黄帝问:如何进行治疗呢?
岐伯曰:请从其本引其末,可使衰去而绝其寒热。审按其道以予之,徐往徐来以去之,其小如麦者,一刺知,三刺而已。
岐伯答道:可以通过调治其本部,从而引导滞留于标部的病邪散出,这样可使鼠瘘病的寒热邪气逐渐衰退以至根除。治疗时要仔细诊察相关脏腑经脉的通道,而后取穴刺治,用徐往徐来的针法以祛除鼠瘘病邪。瘰疬症结块小如麦粒的,针刺一次见效,针刺三次即可痊愈。
黄帝曰:决其生死奈何?
黄帝问:如何推断瘰疬症的预后呢?
岐伯曰:反其目视之,其中有赤脉,上下贯瞳子,见一脉,一岁死;见一脉半,一岁半死;见二脉,二岁死;见二脉半,二岁半死;见三脉,三岁而死。见赤脉不下贯瞳子,可治也。
岐伯答道:推断瘰疬症预后的方法是,翻开患者的眼睑进行观察,若眼中有红色的脉络,上下贯通瞳子,便是病情恶化的征兆。若出现一条红色的脉络,死期当在一年之内;出现一条半,死期为一年半之内;出现两条,死期为两年之内;出现两条半,死期为两年半;出现三条,死期为三年。若只有红色的脉络而没有贯通瞳子,尚能够治疗。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集
- 诗经
- 尚书
- 周礼
- 仪礼
- 孟子
- 谷梁传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 宋史
- 晋书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周书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明季南略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唐才子传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地理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膑兵法
- 将苑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韩非子
- 法家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颜氏家训
- 论衡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红楼梦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夷坚志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朝野佥载
- 白牡丹
- 独异志
- 小八义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宝传
- 庄子
- 列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沧浪诗话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