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谋下·行人篇
经曰:君择日登拜大将军,缮甲兵,具卒乘。出则破人之国、败人之军、杀人之将、虏人之俘。赢粮万里,行於敌人之境,而不知敌人之情,将之过也。敌情不可求之於星辰,不可求之於神鬼,不可求之於卜筮,而可求之於人。
昔商之兴也,伊尹为夏之庖人;周之兴也,吕望为殷之渔父。秦之帝也,李斯为山东之猎;夫汉之王也,韩信为楚之亡卒;魏之伯也,荀彧为袁绍之弃臣;晋之禅也,贾充任魏;魏之起也,崔浩家晋。故七君用之而帝天下。夫贤人出奔,必有佞臣持君之衡,是以失度,佐「有扈」孤功专「驩兜」成均权三苗推移佞「桀」(按:此处疑有缺文。),崇侯谄纣,优旃惑晋。故曰:三仁去而殷墟,二老归而周炽,子胥死而吴亡,范蠡存而越伯,五羖入而秦喜,乐毅出而燕惧。将能收敌国之人而任之,以索其情,战何患乎不克!故曰:「罗其英,敌国倾;罗其雄,敌国空。」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夫行人之用事有二:一曰:因敌国之人来观衅於我,我高其爵、重其禄、察其辞、覆其事;实则任之,虚则诛之;任之以乡导。二曰:吾使行人观敌国之君臣;左右执事,孰贤孰愚?中外近人,孰贪孰廉?舍人谒者,孰君子孰小人?吾得其情,因而随之,可就吾事。
夫三军之重者,莫重於行人;三军之密者,莫密於行人。行人之谋,未发有漏者与告者皆死,谋发之日,削其槁、焚其草、金其口、木其舌,无使内谋之泄。若鹰隼之入重林,无其踪;若游鱼之赴深潭,无其迹。离娄俛首,不见其形;师旷倾耳,不聆其声。微乎!微乎!与纤尘俱飞,岂饱食醉酒争力轻合之将,而得见行人之事哉!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十三经
- 尚书
- 仪礼
- 孟子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子夏易传
- 白虎通义
- 史记
- 宋史
- 清史稿
- 宋书
- 元史
- 魏书
- 北史
- 北齐书
- 辽史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靖康传信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传记
- 列女传
- 明儒学案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国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帝范
- 潜夫论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吴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法家
- 商君书
- 慎子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谱录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墨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陶庵梦忆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小说家
- 山海经
- 水浒传
- 红楼梦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鬼神传
- 十二楼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海国春秋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毛公案
- 心经
- 知言
- 僧宝传
- 庄子
- 列子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伯牙琴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