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畏战
凡与敌战,军中有畏怯者,鼓之不进,未闻金先退,须择而杀之,以戒其众。若三军之士,人人皆惧,则不可加诛戮。须假之以颜色,示以不畏;说之以利害,喻以不死,则众心自安。法曰:“执戮禁畏。太畏则勿杀戮,示之以颜色,告之以所生。”
凡是对敌作战,如果军队中有畏敌怯战的人,听到击鼓进军的号令不前进,还未听到鸣锣收兵的号令就撤退,对于这种人一定要军法处死,用来警戒其他人,如果全军上下都惧怕敌人,就不能使用杀戮震慑全军的方法了,因为这样做会严重挫伤军队士气。将帅必须以勇武必胜的神色,告诉士兵敌人并不是强大到不可战胜,讲清勇与怯在对敌作战中的利害关系,告诉他们敢于战斗才能避免死亡。这样,军心士气自然就会稳定高昂。诚如兵法所说:“在对敌作战中要用杀戮的办法来制止畏敌怯战的问题发生,但当全军普遍存在畏敌怯战情绪时,就不能单靠杀戮的办法了;将帅应向部队展现自己英勇无畏的精神面貌,告诉他们以敢战而求得生存之策。”
《南史》:陈武帝讨王僧辩,先召文育与谋。时僧辩婿杜龛据吴兴,兵甚众。武帝密令陈倩速还长城,立栅备之。龛遣将杜泰乘虚掩至。将士相视失色,倩言笑自若,部分益明,于是众心乃定。
据《南史》记载:南朝梁敬帝时期,陈霸先率兵讨伐王僧辩,事先召集他的侄子陈蒨共同谋划作战方略。当时,王僧辩的女婿杜龛率兵拒守吴兴,其部队人数很多,陈霸先密令陈蒨率兵迅速回到长城,构筑营栅工事以防备杜龛来攻。杜龛派遣部将杜泰率兵乘虚前来袭击长城,陈蒨所属部队将士在敌人的突然袭击之下,都面面相觑,惊惧失色,但陈蒨却异常镇静,谈笑自若,对兵力的部署安排,更加周密明确,故使部队情绪很快安定下来。
- 推荐作品:
- 经
- 集
- 十三经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其他经学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汉书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元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南史
- 金史
- 梁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汉官六种
- 过江七事
- 杂史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九州春秋
- 传记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高士传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蛮书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儒家
- 增广贤文
- 幼学琼林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中论
- 兵家
- 孙子兵法
- 六韬
- 三略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法家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千金方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肘后备急方
- 医学源流论
- 撼龙经
- 葬书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艺术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杂家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小说家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绣云阁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说岳全传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海国春秋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心经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庄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悟真篇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别集
- 浮生六记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