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集中的内容涉及了修身、养性、经商、从政、处世等,作者以哲人式的冷峻对当时糜烂庸俗的世风做出了辛辣且不失客观的抨击,流露着好为清态而反浊者,好为富态而反贫者,好为文态而反俗者,好为高态而反卑者,好为淡态而反浓者,好为古态而反今者,不如混沌为佳的对一种无所拘束、高远超脱的难得糊涂的自由人生境界的追求。
道德是中国传统社会历来提倡的重要内容之一。陈继儒指出,为人处世若不符合道德的要求,即使在其他方面表现出色,也将遭到无情的淘汰。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变者,凄凉万古,我如为善,虽一介寒士,有人服其德;我如为恶,纵位极人臣,有人议其过。一个人的为人在于其自身的德行,权高位重并不等于品德高尚,对名对利的过分追求,往往会导致道德的沦丧。因此,要懂得节制,加强自我约束,自我控制。陈继儒认为才智英敏者,,宜以学问摄其躁;气节激昂者,当以德行融其偏。意思是说,有才能和智慧、英雄敏捷的人,由于自己的天资聪慧颖悟,所以对事情往往不爱去多加考虑,最容易棋失一着而满盘皆输。如果他们肯努力在学问上下点脚踏实地的工夫,成就一定会比一般人大得多。抱持有志气和节操的人,往往会用自己的观点和人格去要求别人,肯定会激昂慷慨,嫉恶如仇,对社会的看法也往往过于激烈分明。他们应该增进自己的道德和涵养,用慈悲的眼光和宽恕的心情去对待社会和人生。
人成长的道路往往充满荆棘和坎坷,面对困难和逆境,《小窗幽记》告诉读者, 知天地皆逆旅,不必更求顺境,既要正视眼前的困难,又要不安于现状,有改变困境的信心与决心。只有这样才能具备面对层出不穷的变化应付自如的能力,正所谓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万变不穷之妙用。真正的达观之人,处在灾祸之中而不忧不惧,居住福禄之内却不骄不躁,知道那幸福与灾祸都在于自己一人的所作所为和人生观如何。面临困难时,应坚持自己的目标。,行动的目的越明确,意志表现的水平越高,就能自觉克服前进路上的一切障碍。而目标的实现应既要有利于自己,也要能使他人从中获益。
艺术特色
全书结构严谨,分类明晰,着意刻画了幽的境界,醒、峭、奇、豪四卷抒发了出仕无门,空余一腔报国志的无奈,正如书中所言,我辈书生,既无诛乱讨贼之柄,而一片报国之忱,惟于寸楮尺字间见之。情、灵、景、绮、倩诸卷,将文人隐士的闲情逸致和悠然自得寄托于山川水榭和灵书古籍,追求结庐松竹之间,闲云封户;徒倚青林之下,花瓣沾衣的闲云野鹤般的生活。素、韵、法三卷则呈现出文人雅士追求的人生境界,体现了其立身高一步方超达,,处世退一步方安乐的风格。
全书析理透彻,入木三分,蕴含的处世哲理和处世思想涉及儒释道三教,可以说,汲取了各家思想精华,融合了多重人生理想。从全书对山、川、民、物,风、雷、雨、露的细致刻画,又可以看出作者生活阅历十分丰富,观察生活全面细腻,对生活进行了深入思考。
该书文辞好。骈散兼行,将骈文的偶对协韵之美、辞藻雅洁之美与散文的错综变化之美、平实畅达之美,有机地融合在极其短小的篇幅里,言简意深。
- 推荐作品:
- 十三经
- 诗经
- 礼记
- 周礼
- 孝经
- 尔雅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文昌孝经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晋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周书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陈书
- 逸周书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靖康传信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史通
- 传习录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潜夫论
- 中论
- 素书
- 百战奇法
- 吴子
- 尉缭子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虎钤经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北山酒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千字文
- 百家姓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类书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东游记
- 鬼神传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说唐全传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白牡丹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道家
- 庄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诗人玉屑
- 长生殿